2018-11-07
收藏
注重“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一个新的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然而,“创设情境”是教师个人的任务还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是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做法。下面就“积的近似值”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
首先,要避免情境由教师备课时一个人精心设计好,避免问题由教师提出来,避免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自主性便大打折扣。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生成问题情境。本课教学从讨论“买菜时应该考虑了解哪些信息呢”入手,了解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的真实想法。在充分尊重了学生看法的基础上提供相关信息,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情境的创设者。本课还创设了“填写发票”的问题情境,通过联系刚才大家解决的问题,提出“你能帮卖方填写一张发票吗?”,使学生产生“填写发票”的需要。然后指导学生亲自尝试填写发票的过程,在填写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填写发票的方法,从而获得了“必要的数学”。在这个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根据学生随时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始终是问题情境的主动参与者。创设情境并非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应该积极引导每位学生参与到情境设计的过程中,使情境真正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其次,要避免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造成的信息量比较少,讨论的焦点要避免停留在“积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上,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近似值”的应用价值。本课教学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计算结果帮卖方开发票写金额)产生疑惑,并尝试自己解决,进而在交流中加深理解、达成共识(钱应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而能正确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2017年中考数学有理数知识点复习
2016年二年级上册数学三单元重要知识点(人教版)
趣味数学故事 “0”和“1”的争斗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计划(第三单元)
趣味数学故事 零先生漫游记
2017年中考数学常见命题陷阱
2017年2016中考数学轴对称考点:轴对称图形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练习题
沪教版二年级上学期数学课后练习题:《做有余数的除法》
2017年中考数学有理数加减法知识点复习
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试题
2016中考数学轴对称常考考点:实践和应用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课时综合测试
精选2016年二年级数学《6的乘法口诀》练习题:上册
小学数学教育实践浅论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基本知识点:第三单元
精选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2016中考数学轴对称考点辅导: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趣味数学故事 速算小明星
信息时代大学数学教育改革
2016中考数学轴对称考点备考:辨析概念
必备的二年级上册数学课后练习题:《锐角和钝角》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练习题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试题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计算比赛
2016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吨的认识》练习题
2016年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总结
北京版三年级上学期数学同步练习题:《笔算除法》
2016中考数学轴对称关键考点:图形的平移定义
2016年一年级数学上册《1到5的认识和加减法》知识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