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3
收藏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毫米的认识》。在此之前,关于长度单位我们已经学过了米、厘米的认识。
在学习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
1、学生用学生尺再来量白纸上的线段,并记录下来,然后小组合作检验。此过程既有学生独立测量、记录又有合作检测的知识强化过程。一举多得。首先,让学生体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其次,还初步学会了不是整厘米是该怎样记录长度。
最后,因为要为每个同学检测,每条线段又不一样长,所以每个学生都经历了多次反复的度量,读刻度的过程。
2、用编号检测。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很快的向老师进行了反馈。
让学生感到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米和厘米学生在生活中见过,而“毫米”的知识,在学生以前的生活和学习中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因此在教学中可从从感性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看、摸、比、找、量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毫米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1毫米的正确表象,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并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放手发动学生独立探索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厘米=10毫米。在认识毫米后,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比如让学生测量粉笔长度,铅笔盒,动手画一画等环节,使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将已有知识进行巩固。
虽然觉得这节课学生学得好可以,但是在练习中却出了一定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在课堂上建立的表象不具体。学生都知道一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但是却没有让学生亲自去摸一摸。练习的反馈情况使我明白要想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得还课堂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切实围绕学生的转。
2013北师大版数学五上《分数基本性质》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找最小公倍数》PPT课件1
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找质数》PPT课件之五
2013北师大版数学五上《2、5的倍数的特征》ppt课件2
2013北师大版数学五上《分数基本性质》ppt课件1
2013北师大版数学五上《分数与除法》ppt课件3
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找最小公倍数》PPT课件3
2013北师大版数学五上《3的倍数的特征》ppt课件1
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找最小公倍数》PPT课件5
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梯形的面积》FLASH课件1
2013北师大版数学五上《分数的再认识》ppt课件2
2013北师大版数学五上《分数与除法》ppt课件4
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折纸》PPT课件之一
2013北师大版数学五上《分数的大小》ppt课件1
2013北师大版数学五上《分数与除法》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组合图形的面积》PPT课件3
2013北师大版数学五上《分数与除法》ppt课件2
2013北师大版数学五上《分数的再认识》ppt课件1
2013北师大版数学五上《2、5的倍数的特征》ppt课件
2013北师大版数学五上《2、5的倍数的特征》ppt课件3
黄土小学北师大第九册《看图找关系》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找最大公因数》PPT课件3
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找最小公倍数》(精品)PPT课件
2013北师大版数学五上《2、5的倍数的特征》ppt课件1
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三角形面积》计算FLASH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找最大公因数》PPT课件2
2013北师大版数学五上《三角形的面积》ppt课件
2013北师大版数学五上《3的倍数的特征》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找质数》PPT课件之四
2013北师大版数学五上《3的倍数特征》ppt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