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7
收藏
在听罗鸣亮老师《真分数和假分数》这节课的时候,我和同事交流最多的就是这种教法对咱们现在的教学很实用,这种教法太接“地气儿”了……
没有故弄玄虚的教学技巧,没有华而不实的教学语言,更没有机械的公开课上课模式,整节课似乎与我们的常规课堂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就在这种最真实的课堂呈现中,我们清楚的看到了两位老师如何放开教材又围绕教材,把自己置身于“学生情境”中,引导真正进入学“问”课堂。
在《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一课中,罗老师并没有按照我们常规授课的方法向学生讲述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相关知识,在课堂前测环节得知学生已经认识了真分数假分数之后,他直截了当告诉学生:“既然你们已经知道了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我们的课似乎也没有上下去的必要了!”老师口中的这个“不上课”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起来,然后罗老师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结果想一想:“关于这节课,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说出来我们共同研究学习”,而且特别强调给学生“不管说得好不好,就凭你敢于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勇气,你都值得被老师表扬。”打消了学生问问题时的顾虑……单在这一教学环节,我就找到了在自己课堂上出现类似问题时的解决办法。
小学低学段的数学新授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新的知识点,你刚进入导入环节或者刚出示了例题,学生就把答案或者解题方法大声的回答出来,每当这个时候,你就还得费九牛二虎之力把学生“拉”回去,不然的话课堂似乎都无法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因为我们每个老师都希望课堂上出现的场景是由老师引导着学生由不会到会,“按计划”地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但由于学生个人的认知水平差异以及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不同,再加上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课堂上“老师还没有讲,学生就已经会了”的现象经常出现。在罗老师这节课中,他用“接着找问题”的方法打破了这种局面——你还有什么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么?你是否是真正意义的理解了这个知识点?你是否明白会什么要这样解决这个问题?你是否能独立解决其他同类型的问题?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清醒的意识到原来除了自己预习时学会的那些知识外,我还有这么多疑惑真实的存在呢?学生的求知欲瞬间被激发起来,而且这些问题都都生成与学生自己课前独立学习时,是他们自己在探索求知路上迫以解决的,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只会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以至问题解决。
我相信,当学生主动的想要学习时,课堂上教与学的关系才真正的平等起来,这样的课堂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也充实!
数学小常识之人民币上的数学解读
带你解密祝福短信里的数字
数学文化之解析几何的基本内容
数学文化精选: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的数学缘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文化商高定理
数学文化之伟大的创造(迪卡尔的故事)
精读中国的数学奥林匹克
你不知道的奇妙的圣经数
15年小学数学文化—利用圆周率来破案
数学文化之百年巧对数字联
小学生数学文化之偶然中的必然
品读数学文化著名女数学家的故事
小学数学谜语的制与猜
数学文化欣赏美妙的数学
解读平年二月只有28天来由
数学文化之为什么平年二月只有28天
数学文化之数学就是生活
小学生数学文化(解析几何的应用)
解读数学文化之拉格朗日的故事
精选中国古代大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解密九连环与格雷码
数学文化之难以遮掩的光芒(伽罗华)
小学生数学文化关于零的自白
数学文化之欧拉的故事
数学赏析:名人眼中的数学
数学文化之西方数学史上的8本名著
小学生数学文化之报数的阴谋
趣谈数学文化史之数学符号发展史
数学史中的神奇的7
精编“黄金分割”点自白书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