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研上课所思所想_说课稿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研上课...
首页>数学教研>说课稿>小学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研上课所思所想

2018-09-26 收藏

“一次有效的教研胜过闭门造车十年。”要相信专业引领的作用,要发挥集体的重要性。周三的教研有专业认识的指引,更有集体智慧的汇集。

常老师是个有科研之心的人,总能从小处入手,由小见大、深入浅出,给老师们以引领。他由记载的课堂小片段入手向我们揭露了数学课堂上的问题:如何进行复习课的学习?如何让学生主动整理概念?如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主体性”其实是一个大的框架,从课堂、老师、学生的现实情境来说,解决“如何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勇敢表达观点、敢于主动交流”这个问题似乎更迫切些。

我们现在的课堂似乎主要是老师引领,老师指一步学生走一步,慢慢的学生不愿意走,老师牵着甚至是赶着走。这其实是老师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没有给他们实战的空间。结合教研老师们的观点,我觉得老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提供素材,老师放手让学生暴露问题。给学生尝试的机会,让他们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其次,老师要学会“传球”,学生出现问题时不急于解答,可以把问题留给学生,“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你是怎么想的 你愿意说说你的想法吗 谁还想补充”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比老师的千万遍说教效果更好。一方面这是学生自己探究的过程,得到结论更有成就感;另一方面学生解释用的语言是他们在同龄人间的交流,会更能接受。学生相互说是他们在交流,老师教授就是说教,难免会有抵触心理。最后,老师也不能全部放手让学生胡天海地的聊。老师要在关键的时候用合适的语言加以示范、引领。当学生间的交流有钻牛角尖的迹象时、或者方向跑偏时要以问题给与引导。必要的时候老师应该站出来给与解释。不怕孩子犯错,就怕孩子不知道自己错。错的方法有千万种,规避不完,只要方法到位就能触及根本。

上午的教研结束也对我的讲课思路有了影响,一年级的知识简单,甚至学生在入学前就有了一些基础,那我们的课堂是否就紧抓知识点?究竟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检验课堂的效果?一年级孩子好动,怎么激发兴趣、提高参与度?考虑到这些,我把课的设计稍作改动,增加了贴小熊数数环节,变“老师边贴边说”为“学生上台边贴边问”;把数字的教学变为学生观察、说发现、相互补充的交流过程;课堂注重学生发言时语言的完整性,老师做好示范;课堂回答问题也不是仅几个人,而是让更多人有发言的机会,“谁想补充谁能试着再说一遍 谁还想来试一试”这样激励的语言,鼓动更多孩子参与到讨论的过程。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发展过程才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印象会更深刻。

一节课结束,课堂上出现小惊喜,“有三只小熊,再添一只,现在是几只呢?” 一年级刚入校两周的孩子这样完整、有条理的陈述过程、提出问题,是特别意外的。课堂也有很多不足,老师的失误较多。首先,在观察图片环节,第一个学生回答之后就强调完整性,这就非常打击孩子们,而且会让他们怀疑自己的回答,以至于词不达意,回答越来越跑偏。我应该在得到回答后给予肯定,接着在后续回答中逐步完善,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次,一些环节的设计过于累赘,学生在入学前就有读数的经验,完全不必花费那么多的时间来读数字。然后,老师的语言不够精炼、有代表性。会有老师问题一出学生懵掉的情况发生,这也引起我的深思:老师如何有效提问,怎样让学生能听懂老师的提问,怎样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共鸣从而积极回应。趁周末的时候翻看家里的书籍,刚好看到有关的东西,给了我一些启发,根据情境设计问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问法,课前记录所提问题并且尝试练习,在课堂上自然而然的问出来。问题要有趣味,可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或者童话故事。学生没有错误的答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与评价或者回应,恰到好处的表扬是对回答者的肯定,也是对其他学生的激励。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发现自己的一个坏习惯,我总是重复每个孩子的回答,这急需改正。

常思己过、常学先进,在一次次教研里老师们畅所欲言,相互探讨,共同为更好的课堂献计献策,确是一场幸事。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