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3
收藏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克。
2.了解1克的实际含义。
3.知道1千克=1000克。
4.会进行简单的单位之间换算。
(工)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台秤、天平秤、贰分币、重1千克的沙包、一大袋洗衣
粉(1000克)、一大袋香米(1千克),苹果、袋盐、铅球若干。
2.学具准备:2分硬币一枚,乒乓球一个。
(三)教学过程
1.设疑引新。
(1)教师用台秤称个沙包(事先准备的质量为1千克)。
(2)问:若把1千克重的沙包放在天平秤的左盘,要使天平平衡,右盘应放质量是多少的物品?(也是1千克)
(3)如果老师放上了一个乒乓球(显然不到1千克的),天平会怎样?(不平衡)
一个乒乓球不是1千克,究竟有多少重呢?
我们可以用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来表示。(板书:克)
(4)乙个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g)。
教师在天平秤上演示一次,每个同学用手掂一掂。
(教师附带介绍天平秤和天平秤的使用方法)
(5)掂一掂乒乓球,估计一下它有几克重(3克~4克)。在天平秤上试一试:左盘一个乒乓球,右盘三枚2分硬币,正好平衡。
2.获取新知。
(1)1个乒乓球有3克重(3个2分硬币重),那么1千克有多少克呢?
(2)出示标有1000克字样的一大袋洗衣粉、一大袋香米,在台秤上称一称,为1千克,说明:1千克=1000克。
(3)想一想:几个2分硬币为1000克(1千克)。
(4)看书:课本第90页例2以上部分。
(5)尝试练习:①2千克=( )克
②3500克=( )千克( )克
再看课本例2,同桌找找方法,说说想法。
(方法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不过克与千克之间进率是1000)
(6)试一试:1千克200克=( )克
8000克=( )千克
(7)本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知道或想到什么?
3.巩固练习。
(1)估计下列物品的质量。
教师出示实物,学生派代表来掂一掂后作答。
一只苹果95( ),一袋碘盐500( ),一只铅球2( )。
(2)练练:课本第91-92页1、2、3、4、5。
(3)思考题:1只菠萝X2+2=3+3
1只菠萝=2千克
数学脑筋急转弯:烟鬼抽烟
数学脑筋急转弯:倒拔垂杨柳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袋装苹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馒头
数学脑筋急转弯:夜黑风高的晚上
数学脑筋急转弯:妈妈熨烫衣服
数学脑筋急转弯:看棒球赛
数学脑筋急转弯:学生排队
数学脑筋急转弯:渡船
数学脑筋急转弯:过桥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水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孩子吃饼
数学脑筋急转弯:报纸消息
数学脑筋急转弯:买衬衫
数学脑筋急转弯:5比0大和0比2大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苹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舔冰棒
数学脑筋急转弯:四减一等于五
数学脑筋急转弯:太阳转动
数学脑筋急转弯:裁缝剪呢料
数学脑筋急转弯:地球与太阳
数学脑筋急转弯:妈妈买鱼
数学脑筋急转弯:吹蜡烛
数学脑筋急转弯:排列队形
数学脑筋急转弯:买卖玩具
数学脑筋急转弯:丢钱
数学脑筋急转弯:篮球鞋
数学脑筋急转弯:按时吃药
数学脑筋急转弯:谁亏了
数学脑筋急转弯:影子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