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0
收藏
北京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统计和可能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可能发生的结果和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并正确使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与同学进行交流。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规律。
教具准备:
书本P92页,条形图15张,色子1个,圆盘40张。
学具准备:
每人带4支彩笔:红、黄、蓝、灰,每组白球9个、黄球9个,书本,每组一个信封内装横向条形图1张,圆盘6张。
教学过程:
一、比赛摸球,导入新课
1、听!筒里可能装着什么?(A袋:3白1黄,B袋:3黄1白)我们来玩一个摸球比赛,好不好?我们请5名男生和5名女生组成男生队和女生队来摸球,摸到白球为胜,然后放回去再摸,看谁摸到白球的次数多。
2、其他同学来记录,男生帮男生队记,女生帮女生队记。怎么记录呢?把书翻到P92页,这里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统计方法。一种是每次涂一个方块,另一种是每次涂一个方格。摸到一次白球,就在白球这一行从下往上涂;摸到一次黄球,就在黄球这一行从下开始涂。为了看得更清楚,摸到黄球就涂黄色,摸到白球就涂灰色,因为白纸上涂白颜色看不出来。
第二种方法(指书本投影)旁边有一排数字,你知道有什么作用吗?(表示次数。涂到这一格就表示摸到了几次?这一格呢?)
小组里可以轻轻地商量一下,你们喜欢哪一种,就用哪种方法来记录。
3、指名摸球、宣布比赛规则。
(1)摸球时眼睛不许看,每次摸之前都要先把袋子里的球搅匀;(2)摸出一个球就大声说出它的颜色,让大家记录下来;(3)每人摸两次,摸好就回位置。
4、学生活动时,老师不断帮助把筒摇匀。
5、比赛结束。统计好的举手。教师展示男生和女生两种不同的统计图。
师:这两位同学的统计方法不一样。你们看,哪种统计方法能一下子看出白球摸到几次、黄球摸到几次?(第二种)涂一个方块作记录后要数一数,而涂成条形图不用数,只要看旁边的数字就行了,一目了然,非常方便。
师:那我们来看看男生摸到白球几次?女生摸到白球几次?
师:现在我宣布,比赛结果:女生队胜利!(停顿片刻)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不公平;女生筒里肯定是白球多;男生队的白球少
(让学生充分发言)
设疑导入:由于筒里有两种颜色的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为什么女生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和可能性有关的数学问题。
八年级数学下第二章分解因式全章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频数分布折线图
八年级数学教案:轴对称的性质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
分式全章学案
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
八年级数学教案:反比例函数
八年级数学教案:一次函数
平面直角坐标系(2)学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菱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与评析
从分数到分式导学案
八年级下9.3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导学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线段、角的对称性
八年级数学:方差教案
八年级下9.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分式的基本性质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两步计算应用题
分式学案
八年级数学:分式的乘除导学稿
八年级数学:分式的基本性质(2)导学稿
八年级数学:整数指数幂导学稿
精选初二上册数学同步练习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八年级数学教案:等腰梯形的判定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教学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国标本)
八年级数学教案:尺规作图
八年级数学教案:实数
八年级数学教案:平面直角坐标系
八年级数学教案:矩形、菱形、正方形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