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3
收藏
近年来,“研究性学习”日益成为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观点是:教师在教学教程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积极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研究性学习最基本、最主要的特征。在小学阶段,这种创新,并不是指史无前例的发明创造,而是学生在学习中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了相对于自身而言前所未有的知识技能,获得了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方法、态度与精神,并使自己在终身学习中成为敢于质疑、勤思考、善发现的新型人才。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营造研究氛围。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研究问题,研究性学习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教师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把数学学习内容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在新知内容与学习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制造冲突,把学生引入迫切希望探个究竟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给思维以强大的内驱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然后提出问题“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只看个位行不行:请举例说明。” “只看个位不行,看什么?”学生进入一种认知的困境。他们面临一种似乎熟悉但又不能一下子找出决策的“愤悱”状态,促使其去探索、思考、欲罢不能。
又例如:在教学数学活动课“分饼图”课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给出一个问题材料:现在有一个比萨饼,如果切10刀,最多能切出多少块大大小小的比萨饼。问题抛出后,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由于问题本身贴近生活,学生对问题有亲近感,而且这个问题的可操作性较强,马上有学生画一个大圆代替比萨饼,用直线代替切刀,去试。在教师的肯定下,大家纷纷动起手来。先试切一刀、二刀、三刀……等等,慢慢问题又出现了:切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块数也不一样。切一刀,大家得到的都是两块;切两刀就有得到三块的,有得到四块的;切三刀,更有四块、五块、六块、七块等多种答案。这时学生注意到了问题的特殊要求,“怎样切才能使分成的块数最多?”“要得到的块数最多,又该怎么办呢?”学生原有认知与问题之间发生了冲突,强烈的问题意识,把学生引入迫切希望探个究竟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由于课堂教学中创设了研究性学习的氛围,学生学习的接受角色变为主动探究,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都以积极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到研究中去。
二、合作学习,经历探究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既可以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互助帮助,取长补短,让知识融会贯通,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认识,我提到了“余数的变化规律”由童话故事,引入课题:猪八戒给小猴们分桃子,共有桃100个,小猴30个,八戒说我来平均分,说着列出竖式30 100 转化为30 100 来除,30 100 商3余1。所以,每个小猴3个桃,余1个归八戒自己。说到这里,学生已直觉出这种平均分法有问题,他们开始相互交流各抒己见。“这种分法不平均呀?可100÷30确时商3余1?”问题进一步明确,“余数到底是几呢?”我提出要求:可充分利用小组的学习资源,来探讨余数的问题。学生自然结成学习小组,大家相互合作,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研究。有利用学具中的小棒去验证的,有利用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来计算的等等。都发现:余数是10,而不是1。通过再次观察原算式100÷30,发现余数1是从原被除数100的十位余下的,应表示1个10,是10。虽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倍后,不改变商的大小,却影响了余数。余数的大小应由原被除数的大小决定。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获得了成功,个个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创新意识增强,有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获得更大成功。及时鼓励和表彰学生,以促进他们的学习。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研究是学习的一种手段,学生通过这种手段和方式在学习中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践中学会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以便获得所需的能力。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除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逐步形成科学研究的意识。
教学中,可以在情境中运用数学,在实践中研究数学。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后,组织学生去调查某服装的销售情况。先给出研究材料:亲自去调查一家服装店各种款式服装在第一季度中的销售量,做好记录。把收集到的各种服装的销售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整理好的数据,指出哪种款式的服装销售的最多,哪种款式销售的最少,相差多少?如果你做这家服装店的老板,在即将到来的第三季度,你准备怎样进货?请设计一份下一季度的进货清单。学生对待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得到的数据分析材料也很有说服力。如:有个小组,用折线统计图来反映气候变化引起的不同质地服装销售量的变化情况。还针对统计图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由于天气渐渐变暖,村质较厚的毛衫、外套销售量萎缩,材质较薄的衬衣、T恤的销售量逐渐上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受益非浅。他们通过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一方可以将课上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另一方面也扩展了自己原有的知识领域。
再者,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逐步形成对信息的收集能力,分析能力,深刻体验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以上是我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的点滴体会。研究性学习呼唤着新的教育观念,它是我们教师新的教学实践,新的教学反思,新的教学感悟。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给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高二数学排列与组合3
高二数学平面教案1
高二数学不等式小结
高二数学曲线方程
高二数学棱锥教案3
高二数学棱柱的体积
高二数学排列与组合13
高二数学平面的性质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高二数学互相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高二数学排列与组合7
高二数学排列与组合10
高二数学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高二数学排列与组合1
高二数学棱锥教案2
高二数学不等式复习讲义
高二数学多面体与球
高二数学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高二数学棱锥教案4
高二数学棱柱棱锥的概念和性质
高二数学棱柱教案1
高二数学排列与组合9
高二数学排列与组合4
高二数学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1
高二数学排列组合和概率
高二数学排列与组合5
高二数学平面教案2
高二数学棱柱教案2
高二数学棱柱与棱锥
高二数学概率与统计问题
高二数学排列与组合6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