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2
收藏
学期伊始,我聆听多场专家的讲课与讲座,从王昌胜老师的“小学教材分析”到“国培计划”中李士錡教授的“认识数学学习的复杂性”、吴正宪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无一例外地提到了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加上之前我自己阅读了方启明教授的《数学文化》一书,对于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输出与输入颇感兴趣,同时也很困惑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上合理的引入数学文化,丰富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华东师范大学王教授探究《圆的周长》一课中圆周率的历史谈起,学生耳熟能详的就是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从而会误以为圆周率就是祖冲之计算得出的。追根溯源,圆周率最早的记载源于《周髀算经》,阿基米德和刘徽都曾用“割圆术”计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祖冲之将π值精确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目前运用计算机可以计算到小数点后12411亿位,十分精确。
这段数学文化的讲述同样出现在吴正宪老师的案例对比分析中,其中一位教师只是简单介绍了祖冲之的贡献,另一位老师完整地讲述了圆周率的发展史,课堂效果不言而喻。吴老师在讲授《面积的认识》一课中适时的引入了面积的历史,使得整个课堂愈加丰满。
从我的上学经历来看,不管哪个学习阶段,都很喜欢老师在课堂上讲故事或唠嗑儿,印象很深的一位初中化学老师就很会聊天儿,在复习过程中他就会问我们是否记得哪个故事,在故事后他讲述了什么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十分轻松,也便于加深记忆。推己及人,我的学生也很喜欢听故事,四年级第一单元《从结绳计数开始说起》就包含很多数学故事,孩子们的注意力尤其集中,眼睛放光发亮,课堂气氛明显不同,效果也很棒。
恰巧本学期我校校本教研开发的课程《数学阅读》由我讲授,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是《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和《数学天地丛书——孙悟空西游学数学》系列,课堂讲授的是宋君老师编制的《数学智慧阅读》,课程纲要也是依据宋老师的这本书编写的。
对小学生来说,最喜欢的就是听故事。因此,要从多个渠道着手促进数学文化在数学学习中的渗透,丰富学生对数学的认知。
必备的三年级上册数学《乘法》课后练习题
北师大版二上《动物聚会》练习题
北师大版二下《过河》练习题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知识框架~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的世界》教案
北师大版练习题4
小升初总复习题型训练型八
苏教版五上《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作业纸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分饼》教案
北师大版练习题3
三年级上数学试题复习测试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应用题专题练习一
新课标五年级上《观察物体》练习题
新课标一下《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
新课标五上《观察物体》练习题
苏教版三下《测量》练习题
北师大版练习题1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动手做》教案
沪教版一上《秋游》练习题
北师大版练习题2
苏教版四下《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案
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测
西师大版六上《分数混合运算》练习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练习题4
冀教版三上《混合运算》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课后练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