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2
收藏
所谓深入浅出,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
出自明·朱之喻《朱舜水集》:“鸿论深入显出;切中事机;据理辩驳;虽有利口;无所复置其喙。”
数学课的特点是条理清晰、较为抽象、定理公式繁多、对于学生的注意力和逻辑性思维有较高的要求,有时难免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如果老师再照本宣科,难免会降低这门课的吸引力,从而让学生感觉高等数学很难学懂,摧毁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课时要尽量深入浅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和自信。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听我们学校魏延周老师的课轻松愉快,简单易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平时孩子们在学习乘法的分配率即,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a×(b+c) =a×b+a×c时,孩子们容易出错,总是漏乘,
他就告诉孩子们括号是你们的家,a就是你自己,b和c就是你的爸爸和妈妈,所以你既要爱爸爸a×b,也要爱妈妈a×c,这样孩子们在学的时候就绝对不会出错了,既掌握了知识也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
还有一次讲圆柱体的体积时,本来这一节课应该是一节很枯燥,很单调的求体积公式的课,但他的一节课却别开生面,记忆深刻,他把这一节课完全生活化,从生活中找答案,导入决定带领大家去郊游,要去郊游就要起床洗脸刷牙,杯子是圆柱形的,那杯子里有多少水呢,算出体积准备出发,然后到公园帮工人算水池的体积,帮完忙送给孩子们一些可乐,在快乐中求出可乐的体积,吃饱喝足了,去当工人生产螺丝钉,计算螺丝钉的体积,然后当农民,计算水的体积,最后当科学家计算各种圆柱形容器的体积,过了一把科学家的瘾,最后开开心心的回家去。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深入浅出吧。
听魏老师的课受益颇丰,在我自己的教学中也力求做到深入浅出,联系实际,让生活为我所用,比如在讲《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我就想现在的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抢红包,何不以红包为主线贯穿其中呢。用发红包,抢红包等生活场景,让孩子在玩中学会知识,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通过比较红包的多少让孩子们深刻体会1元=10角,1角=10分,在给每个孩子都发红包时,给孩子们都发1分,顺带进行情感教育,1分钱虽然少,但也是爸爸妈妈辛苦挣来的,1分钱虽然少,但积少成多也能干大事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学习内容。
所以,教学要注重“深入浅出”,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感兴趣,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的完成。
下学期九年级优化训练数学:第一章1-2节B卷
栖霞区2006年一摸试卷
一元二次方程解直角三角形试题
数学模拟2
数学学业考试
九年级数学月考试题2
杭州拱墅区2006年初三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适应性考试试卷及答案
相似三角形测试卷
芜湖市鸠江区初中数学竞赛试题
全国数学竞赛第17届试卷
填空专题练习
实验中学2006年九年级数学测试(一)
三中模拟试卷
九年级五校联考数学试卷
九年级数学试卷(代数测试)
数学初三月考卷[下学期]
统计和概率
台州初级中学第一学期初三第四次统练试卷
浙教版二次函数复习(附知识要点,例题及练习答案)
新题型训练
徐州矿务集团一中期末测试数学试题
普通高中招生统一考试数学试卷
九年级数学月考试卷[下学期]
九年级数学试卷
九年级提前批模拟试题
一元二次测试
数学模拟试题
九年级数学月考试题1
温州中学数学试验班招生数学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