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研讨(5篇)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研讨(...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研讨(5篇)

2018-06-27 收藏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摭谈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让教师能走进新课程,使用好新教材,那么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教育改革的目标是要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而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是通过课程实施来实现的。新数学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昭示着强大的生命活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让教师能走进新课程,使用好新教材,那么首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使自己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根据小编多年的教育体会,如何更好地将学生引入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是我一直尝试的教学方法,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与同仁共勉。

一、明确目标,注重个性培养

任何学科、任何章节的教学都有一个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终身享用。

在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个体具有各自的个性品质,如目的、爱好、兴趣、能力等等。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按各自目的、能力、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和不同的训练题型进行练习。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侧重地对他们进行指导训练,在实现各自基本学习目标的同时,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个性发展,针对不同的个性选择不同的题型,采用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二、关注主体,注重过程参与

在课程改革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者,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这是新课改对师生角色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培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的教学实践活动和数学思维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情境是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情赖以依存学习职场,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让学生处于兴奋和积极的学习状态,保持高昂的激情探究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在学习活动中能激发学生潜意识的思维和兴趣,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重视探究,注重参与

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只有在探究活动中才能亲身品尝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会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在愉悦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3.变式训练,激发热情

变式教学是在不同层次、不同情形和不同背景下,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是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和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变式教学,可使一题多用和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并能激发学生热情,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常态的学习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收获,激发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交流合作,倡导开放教学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沟通,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探究和交流,忽视发挥学生主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技能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形式,促进各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与合作探究。教师不仅要指导组内交往,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参与到学生探究的活动中与学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意识。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要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除了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之外,还要不断地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四、培养创新,训练开放思维

未来的发展需要大批的具有创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数学开放题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问题。由于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特定功能。数学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之真正学会数学式思维。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新知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新的数学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大纲的要求,合理选取和重组教学内容,以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如三角中的诱导公式教材是分几次完成的。但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调整,先把这些公式都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使用中掌握方法,在练习中深化认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习方法、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也是时代发展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我们应根据时代的需要,大力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练好教学基本功,积极进行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认识

小编通过深入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并结合自身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认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路径应充分实现四个转变:转变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教学内容创设数学生活情境,培养创新实践能力;转变教学方式丰富数学学习方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转变教学工具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学习资源,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具体目标与最终目标的有机统一: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培育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简称《标准》)的实施揭开了新一轮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序幕,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在这新一轮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如何认识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和最终目标,教学改革路径应实现哪些重要转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小编也将针对上述问题简要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

小编认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目标是具体目标与最终目标的有机统一,其中具体目标是指在小学数学学习完成阶段要达成的基本目标,它包括使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并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而最终目标则从综合角度考虑,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成优秀人格品质的形成,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具体目标: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培育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的程度,能在实践中自觉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具体包括五个方面,具有量化意识和良好数感的能力、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数学推理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与良好的数学心理素质能力。把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培育学生数学素养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能够便于衡量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与考查学生的现实掌握程度。

一位教育者在谈到数学时,曾说过:在学校所学的数学知识,在毕业后若没有使用的机会,很快便会忘掉。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那些已经渗入到心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式、数学研究方法、推理方法等,却会使他们终身受益。理想的数学教学效果不仅是学习数学知识,更是培育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正如《标准》指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的目的既要使学生能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也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2.最终目标: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培育数学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而从综合角度来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要服务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正如《标准》中的总体目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是基础与根本;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清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学习所带来的对个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影响,如从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激发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路径应充分实现四个转变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路径应在目标导向下,充分实现四个转变,既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与转变教学工具。

1.转变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认知规律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特殊到一般与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过程特点。而传统的应式教育理念与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不相吻合,主要采取填鸭式、灌输式与记忆式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而且极易打击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标准》中则依据学生认知的基本规律,从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四个词语表述数学知识技能目标的不同水平,强调数学的学习必须注重过程,并且使用感受、体验和探索等认知过程专业术语来表述学习活动的不同程度,从而依据学生各个认知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转变教学内容:创设数学生活情境,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知识传授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培养,这比单纯的知识学习意义更重大。特别是在我国要建立人力资源强国与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用小平同志的话语从娃娃抓起,精心呵护学生的想象力和问题意识,创设数学生活情境,开发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教会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标准》中也特别说明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探索,重视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将生活化、情境化与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关联起来。

3.转变教学方式:丰富数学学习方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教学方式的积极转变是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的转变得以有效实现的前提,这也对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传授数学知识,能否恰当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能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感,能否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效果这些都是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小编认为转变教学方式,可以从丰富数学学习方式入手,如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结合小编的教学实例:如在教授圆的概念时,小编首先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个小组能够描述出最多圆形状的物品为胜利方,失败的小组则要表演节目。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自主思考与观察身边的圆形物品,而且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增进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整个过程既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学习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此外,小编认为转变教学方式,还应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正如《标准》中提到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结合小编的教学实例:小编将学生的每次数学考试成绩都进行专门记录,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了解其数学学习中的困难之处,帮助其认真地剖析每道错题,与其家长进行及时充分地沟通,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4.转变教学工具: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福音,使教学工具多元化、丰富化成为现实可能,有利于改变传统单一的板报教学、课本教学。教师通过学习优质的网络资源,能够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改善自身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数学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互动交流。因此,教师要善于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将板报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统一,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正如《标准》指出,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小学生数学素养之我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模式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老师在教学中用以提高教学效率所运用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采取的方法。文章主要针对中国教育和世界教育结合日益紧密的新形势下,尝试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多年来存在的难题,借鉴先进的改革方式,探索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老师在教学中用以提高教学效率所运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采取的方法的统称。教学模式的成功使用既能促进老师的教,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小编在教学中努力探索教学模式的科学化、多样化,小编就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

一、让小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在老师进行数学教学时,能够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学习和问题的讨论,并且给层次不同的小组分配难度不同的问题。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要参加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积极地探索。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迅速指导,使学生的讨论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在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后,老师要给予迅速的表扬,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信心和兴趣。

1.分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增加师生情感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讨论问题,在近距离的接触中,老师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威严,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交流,并耐心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合作学习中,老师教者的身份彻底改变,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遇到困难时的指引者、学生解决问题的表扬者、学生对所学知识兴趣的激励者,在各种角色中,老师都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对学习的探索精神。

2.分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氛围中,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在交流讨论中,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开展互学、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同时也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其他同学时也学会评价自己。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其全面发展。另外,还培养了学生爱提问题、爱发言的好习惯。

3.分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必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这时,学生的思维常常会冒出火花,火花进行碰撞之后,又会产生新的火花。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融合、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4.分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养成合作的习惯。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团结合作,能不能和他人很好相处,共同协作,吸取他人的意见是很重要的。小组合作学习要避免以下缺陷:①班级人数多,座位挨得近,给小组座位排列带来困难,学生之间容易被干扰,说闲话。②表面上看来学习气氛活跃,仔细听,感觉一片乱糟糟,甚至有起哄的现象。③小组讨论往往成为了优等生的专利,学困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听,不能融进去。④小组学习结束后,小组长汇报时,多是个人观点或者复述他人观点,不能综合小组的意见,因而难以很好地代表小组发言。

二、让小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实践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偏重感性,对具体的学习容易把握。所以,数学教学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动作操作实践就能达到这一目的。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能深入了解知识的建构过程,获得对概念、法则的理解,并且锻炼了思维的条理性。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跟随着操作程序进行,若顺序混乱,就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出现认知障碍。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清晰流畅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实现了对知识的分析、抽象和概括。老师要让学生自己感知,通过画、剪、量、折等操作活动进行探索学习。

案例1:教5加2的加法。让学生拿5个木棒放在盒子里,再拿2个放在盒子外面,让学生算算把5个木棒和2个木棒合起来有多少个?学生回答7个。盒子里有5个,让学生思考再添几个就是6个?学生回答:再拿一个放到盒子里(5+1=6)。

案例2:教学平均分时,学生对平均分这个抽象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课前让学生准备6个小三角形和3个大的圆片。课堂上先让学生自己摆一摆、分一分,要求他们把6个三角形分别放在圆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后讨论:从每个圆片上分到的三角形个数看,其中哪一种分法和其他两种分法不同?学生:第三种分法不同。老师:你们是怎么想的?一位学生回答说:第三种分法圆片上分到的三角形个数同样多。老师给予肯定,并迅速归纳:像这样每份同样多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学生借助动手操作后的感性认识,认识了平均分的概念。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落于技能训练的案臼中,脱离了现实,学习变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数学新课改扭转了这种局面,提出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生活中学习数学、了解数学。学生耳闻目睹的生活缩短了和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学得轻松,很容易发现数学问题。比如,教学圆时,小编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看到的圆形事物,学生纷纷发言,答案五花八门,有太阳、向日葵、月饼、车轮等,加深了学生对圆形的特征印象。又如,在教学加减法时,在课堂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模仿超市购物,让学生们扮演顾客和售货员,在进行买卖的过程中训练了加减运算。

四、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多媒体是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在课上用多媒体教学是很普遍的教学模式。教学图案设计时,老师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现丰富的几何图案。让学生欣赏这些美丽图案后,告诉学生,这些图案我只要用一个圆规就能够画出来,你想学会吗?然后,师生一起探究这些图案的画法,并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和设计。通过图案设计,学生进一步熟悉了圆规的使用技能,了解了将圆六等分、三等分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电脑上画图,设计图案,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设计的图案丰富多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品尝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和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思考建立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原有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老师要转变教学思想,让学生在起步阶段即能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李瑞利.新课程理念下培养数学学习兴趣[J].中学生数理化,2011,(11).

李绍利.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浅谈[J].读写算,2010,(3).

第四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精心设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使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的心智得以运动,并经历这种心智运动所伴随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改革;小学数学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1让生活走进课堂,加强学习材料的实用性

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例如:在教北师大教材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连减》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就抱着全班同学的练习册进了课堂,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练习册得优的12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10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12,再去掉10,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2重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注重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实际上是注重获取数学知识经历的体验,它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使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的心智得以运动,并经历这种心智运动所伴随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于是学生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再引导学生举实际例子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当学生发现猜测不正确后,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用算珠任意摆数、试除,由学生自主发现算珠个数是3的倍数时,摆出的数能被3整除;这时引导学生思考:摆出的数与算珠有什么关系呢?进而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这样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实验、发现的过程,自然能获得深刻的体验,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功。

3注重自主探索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苏霍母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老师先为每四位同学准备了一份圆柱特征探究的学习包,包内有茶叶罐、纸水杯(上下两底大小一样)、纸做的圆柱模型、一个装有各种形状的纸片的信封;然后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内思考与探索圆柱的特征有哪些?你是怎样发现的?这两个问题。由于教师提供了丰富而且有差异的、可以动手操作的学习材料,又保证了学生探究的时间,让学生经历了做几何、发现几何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得到了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的培养,课堂也焕发了生命的活力。再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在渗透图形转换的思想后,教师就马上放手让学生计算每人手中的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分别是8厘米、6厘米、8厘米、和6厘米,以8厘米为底边的高是5厘米,学生在自主探索后得到了5种不同的计算方法:①(8+6)2=28(平方厘米);②86=48(平方厘米);③(8+5)2=26(平方厘米);④85=40(平方厘米);⑤8+6+5=19(平方厘米)。这些方法,的确是老师没有想到的。但是老师应不慌不忙、从容应对,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再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与点拨,使学生由不懂变成了理解,从盲目走向了有序,得出只有85=40(平方厘米)才是正确的。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

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新理念,依据新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新课改;尝试

一、课堂生活化

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总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例如在教《100以内的连减》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就抱着全班同学的练习册进了课堂,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练习册得优的12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10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12,再去掉10,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

三、用好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实际体验

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地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四、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外国从不分好坏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群体面前暴露自己无能。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语言和学生交流。对于不完全正确的答案,我注意发现它的闪光点: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你说的这一点有道理、你能解释一下吗?以前每节课结束,我都说:有不懂的找老师。现在我常说的是:你有什么体会或遗憾?、今天的课,谁还想发表看法?这样就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平等、民主、和谐。

总之课程、新理念将时时刻刻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冲击着我们的课堂,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许多的思考。面对新课改我们都要经历苦恼、反思、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性地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以达到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每一位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话,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