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研文章 用信息技术助评,以评价信息促教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教研文章 用信...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

小学数学教研文章 用信息技术助评,以评价信息促教

2018-06-27 收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数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本学期我们二年级数学教研组就紧紧围绕“通过评价促进小学低段学生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多次研讨。在本次的“新教学方式”展示中,我们选择了《课桌有多长》一课,这节课是一节操作课,是学生利用刻度尺进行测量的起始课。

在备课时,我们力求恰当好处地与翰林“未来教室”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以促进教学和评价。

比如对教材第三个问题串“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想一想,它们这样量对吗?”的处理:将这道判断题结合“未来教室”课堂小练的功能,给学生们的平板电脑上发送判断题的答题卡,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完成后,再将自己的答案发送至大屏幕。教师再利用“未来教室”课堂小练的瞬时统计功能,以饼状图的形式清晰地展示学生每道判断题的答题的情况。另外由于未来教室在显示4道题的饼图时是按列的顺序,第一列竖着两个饼状图为第一题和第二题,第二列的两个为第三题和第四题,但教材上的四道题目的是按照行的顺序,第一行从左到右为第一题和第二题,第二行为第三和第四题。这样上课时极为不便,因为“未来教室”统计图的顺序无法调整,无奈之下我们调整了教材四幅图的顺序,让其与四幅饼状图的顺序相对照。

这样调整后的第一次试讲,这道题目统计结果出来后,令人大吃一惊,因为学生们判断“熊大宝”、“熊四宝”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时,错误率极高,分别为:51%、85%。

下课后,我和我的团队分析出原因可能有三:一方面,学生平板操作不熟练;一方面,前面“认识尺子”、“从尺子上找出1厘米、2厘米等”这个两个环节不扎实;另一方面,虽然老师在说明题目时,已经明确告诉学生题目的顺序,但是由于以前此类的连环画题目都是横行排列,部分学生习惯使然,造成错误。随后,马上对学生进行了交流和再次测试,发现原因如下:

1.连环画顺序的改变,使得习惯按照以往经验看图的部分学生,由于看图的顺序有误,导致了题目出现错误;

2.学生都认为熊四宝(第四题)错误,原因是前面“探索测量方法”的环节,所有学生都是将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导致了学生只了解了一种测量方法,所以都认为将物体一端不对准0刻度、而对准其他整刻度是错误的。

3.“认识尺子”、“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2厘米……”、“探索测量方法”这三个环节要打扎实。“认识尺子”、“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2厘米……”是学生测量的基础,而”探索测量方法“的环节教师应注重寻找学生测量过程中的典型例子,如:没对准0刻度而是从尺子头开始测量的错误情况、没有对准1刻度而是对准任意整刻度测量的第二种测量方法。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再次请教了华中师范大学的“未来教室”的技术指导老师,老师提议我们将四个饼状统计图同时出现的显示方式调整为一次出现两个,这样就解决了统计图的位置顺序与教材题目的顺序不同的问题。

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我们二年级教研组的三位老师又从教材出发,仔细地对教材的几个问题串之间的层次关系、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研讨分析。这次分析对我帮助很大,我深刻理解到了“认识尺子”上的数字、刻度线、长度单位厘米(cm)是给学生从尺子上找1厘米等长度做了铺垫,而0表示起点是针对于学生测量时可能会的对准尺子头这一错误认知;而“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2厘米……”这个环节就是影响学生测量的基石,让学生知道尺子上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尺子上一大格就是1厘米,测量时学生进行操作就会有意识地将物体的一段对准整刻度线,去看有几大格表示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与教研组研讨完后,我又将前几次试讲的视频拿出来重点看了老师提问后学生的反应和回答,分析了每个问题的难易程度,对哪个问题对学生说可能是“坎”做了预设。

随后,又开始投入了试讲,在这次试讲过程中,学生对“小熊测量的对吗?”这一问题的答题情况明显好了许多,四道题的正确率分别为:85%、100%、93%、95%。

但第一题的正确率仍然没有达到预期,我们又进行了分析:排除了题目顺序的原因,因为是第一题;在前面的讲课过程中出现了从尺子头测量的情况,全班同学讨论过,明确了这样测量是错误的,而且在讲解第一题的过程中,有同学指出问题所在后,所有同学都一致认为是错误的,进而也排除了教学设计与教学这一原因。最终我们认为是部分学生读图能力需要提高,我们教研组长组织我们教研组,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即时的研讨,说到: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图意,了解学生的现状,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比如:有序读图、多角度观察情景图……

学生发送答题卡的瞬间,以统计图的形式,清晰的数据展示全班每一位同学每道题的做题情况。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评价变得更加科学、有依据,评价的结果更加显性,问题也更加明显的凸显出来,老师能够及时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针对地进行反思和改进教学。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