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6
收藏
数形结合思想的核心就是,数学的两大研究对象“形”与“数”之间的相互转化、相互表达和相互解决。而这种“相互转化、相互表达和相互解决”则是我们数学教学培育学生建立数学直观能力的重要方式。
就“数”与“形”的“相互转化”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形”来加深对“数”的理解,也可以通过“数”来加深对“形”的理解。譬如,就“负数的初步认识”而言,我们可以通过温度计之“零上与零下”、东西或南北之“方位”、事物发展之“进退”等“形”(数轴)来帮助小学生理解负数之“相反量的意义”。再譬如,就“用数对确定位置”而言,我们可以用行与列、排与列、横排与竖排之“序数”等“数”(数对)来帮助小学生明确“二维平面”上点的位置。
就“数”与“形”的“相互表达”而言,我们可用“形”来表示“数”以把握“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用“数”来表示“形”以把握“形之属性”,加深相互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理解。譬如,就“解决问题之‘倒推的策略’”而言,我们可以把事物或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由始至终”地以“图”示意出来,问题便近乎解决:“由终至始”地逆推。但是,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有过于关注其间的计算或忽视“示意图”的示意而非实意之倾向需要扭转或改正,否则极易造成学生对“倒推”之“事物发展变化之正序”依据的误解。再譬如,就“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而言,面积是平面图形的一个属性,但是,如何直观地感受或度量平面图形的面积,对小学生而言却是一个难题。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不同的)面积单位(其实就是数“1”),以帮助学生形成或强化其关于“平面图形的平面”的直观能力,为进一步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做好铺垫。然而,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过于注重公式本身的推导而淡化学生对“平面图形的面积”和“(不同)面积单位”的直观感受。这一现象亟须逆转或改正,否则极易促使学生形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即‘数小正方形的个数’”的误读。
就“数”与“形”的“相互解决”而言,它是在“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与相互表达基础上完成的。譬如,就“时间的认识”而言,我们是通过客观世界中事物的发展变化(譬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直观地加以感受的(这里,既有事物的量之“形”,又有其量之“数”)。但是,我们在小学数学中却是通过“指针的旋转”及钟表之“面上的刻度”来帮助小学生认识和把握时间之长短、快慢的。其实,这就是“时间事物”的量之“形”与“数”的相互分离、相互转化、相互表达和相互解决,而最终促使我们把握其本质特征的一种思维方式──数形结合思想的关键。《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实,这里有三层含义。首先是“以形助数”,形象、直观地实现“由数至形”的转化与表达;其次是在“以形助数”基础上,促使“以形解数”的完成,实现“形”与“数”之间的相互解决;第三是在“以形助数”和“以形解数”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数形结合”之数学直观能力,以便其更好地理解、学习与应用数学。
《千米和吨的认识》教学谈
《角的初步认识》评课
年月日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
位置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设计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及评析
数学乐园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数学优秀说课稿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想
小学数学说课稿--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长 方 形 的 面 积》说课设计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案及评析
整理房间
购房中的百分数--------“百分数的应用”实践活动设计
用数学
《倒数的认识》说课
“分数应用题”说课设计
“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设计
《7的乘法口诀》说课设计
认识钟表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及点评
十几减9
《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一课的设计和评析
统计
“比较分数大小”案例分析
“8和9”的认识
对数学学科说课实践的思考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