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6
收藏
《认识厘米》是二年级上册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其实这堂课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感知对统一长度单位的“需要”;另一部分就是认识厘米,能去测量整厘米的物体。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以下几个空间。
空间一:感受“需要”。也许考试并不会考这个内容,但是,我眼里的数学就是这样,它灵动而真实,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从视频播放,让孩子们在了解古代测量单位之后,引出由单位不同,引发的争议。在孩子的笑声中,追问,为什么打起来了啊?孩子说,单位不一样,量的结果也不一样,就打起来了。小结:看来单位不一样,不好沟通,那好办,选用一样的就行了。都用拃来量。就量这个桌子,请一个同学来量。然后老师再量。追问:为什么结果不同呢?小结:都用拃也不行,因为这个长度单位,因人而异,不标准。为了测量和沟通的需要,人类就引入了长度单位。在这一空间中,学生兴趣浓厚,视频动画与操作,都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反思这一空间,可以加入学生之间的对比环节,让孩子都用拃量一量桌子的长,让孩子们都感受到这样的长度单位,不能让每个人的测量结果都一样,从而更深入的体会到需要。
空间二:认识厘米。以小组活动为基础,小组活动“观察格尺”,来让学生认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
但格尺上都写着cm,对学生认识厘米造成了障碍。于是在巡视过程中,就告知学生cm是表示的是厘米。在班级集中汇报的时候,我跟孩子们说,格尺上之所以写着字母,是因为全世界的长度单位都是同一,用cm这样的字母,就更方便于不同国家的人来认识它。其实,厘米的cm写法,只是作为了解内容,不需要学生掌握,但是,cm这样的写法,确是生活中极其常见的。想要应用厘米解决问题,认识cm很有必要。
在观察格尺的活动中,学生的表现让我很意外,孩子们观察仔细,发现了0-1之间有10个小格子,借此我引导孩子数了1-2之间的小格子个数,2-3之间的小格子个数,都是10个,然后追问,都是10个,表示0-1之间的长度和1-2之间的长度是什么关系呢?哪个长?学生回答一样长。这是预设中没有的,课堂生成中,或许有把握不当之处,但是很少欣喜,这对孩子以后理解厘米和毫米的关系,奠定了基础。在数的过程中,看见孩子们发现秘密之后欣喜的眼神,真的会被这样的快乐感染。
汇报中,追问:你知道多长是1厘米吗?孩子们用手在格尺上比出一厘米,有的孩子马上发现手指度的长度是1厘米。继续追问,格尺上你能找到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吗?小结:1个大格,就是1厘米。追问:那要是两个大格呢?3个呢?
在汇报中,学生发现了数字,追问:你知道格尺上的0表示什么意思吗?孩子们提到了开头、开始、起头、起点等,这为学习测量埋下伏笔。
这一空间,学生学习状态良好,小组合作效率仍然不高。本学期,对于已经升入二年级的他们,小组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升学生的能力。
空间三:探索测量。仍然以动画的形式呈现了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一种是没有从0开始,一种是从0开始。孩子们很顺利的发现了问题。这应该得益于上一空间中,格尺中对刻度0的解读。既然0是起点,那么就应该从0开始进行测量。这里本来设计了让学生用实物展台进行测量实物的环节,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行这个环节。而是直接接入练习环节。反思没有完成预设任务的原因,应该使空间二中,学生说的时间有点长,有些不必要的表达没有及时打断,也没有让孩子精练的回答。这是我在教学中长出现的问题,为了不打消孩子的积极性,我总是舍不得批评,有时就造成今天这样的情况。这是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中,严格要求自己和孩子的地方。
八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测验
初二数上第16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初二数学第一学月学情检测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
八年级《分式》水平测试(A)
八年级数学(上)期末复习试卷(一)
初二数上第15章平移与旋转
八年级(下)数学期末综合练习卷(3)
整式的加法和乘法练习
八年级上数学期中检测题1
初二数学(上)第一次月考
初二数学第一学期末测试模拟卷1
八年级数学(上)期末试题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单元测试
八年级数学(上)第二次月考试卷
八年级(上)数学试题
八年级数学(上)期中考试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模拟试卷
初二数学(上)期末复习题
初二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题
初二数学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资料
八年级上数学期中检测题
八年级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
八年级数学上第十一章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上)《全等三角形》单元试卷
八年级(上)数学半期考试卷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八年级数学(上)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题
整式章测试
中心对称图形(一)基础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