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听课心得 课堂实践作抓手,深度学习韵味长_说课稿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培训听课心得 课堂实践...
首页>数学教研>说课稿>培训听课心...

培训听课心得 课堂实践作抓手,深度学习韵味长

2018-05-28 收藏

在五十八中学聆听专家团队的讲解时,陈华教授的报告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她从深度学习的紧迫性开始,用易懂的实例和理论娓娓道来,层层剖析,把深度学习的特点、关键,两次倒转的教学体制形成一条清晰地脉络,为我们勾画出了脉络,圈定了重点。什么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要满足哪些要点?深度学习要深到什么程度?怎样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深度学习?这些问题正是开展深度学习之后我们的困惑所在。郭华教授在谈到如何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时说,要有学生现有水平能够操作的对象作为客体,学生才能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成长;确定什么样的操作对象之前,教师首先要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且要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可以自主操作的对象。关于“最近发展区”,陈教授的解释更是独到,“跳一跳,摘到了果子仍然是学生的原有水平,学生跳一跳摘不到时,在老师或成人的帮助下达到了目标水平,才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老师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决定的。当听到这么生动的说理时,我真的被陈教授的讲解折服了。

如果说专家的讲解让我有对深度学习的理论有了更多的感悟,那么,吴正宪老师在小学数学会场带给我的就是实践的洗礼。吴老师带来的《重叠》一课,真真正正地让所有在场的老师看到数学从已有生活经验中来,上升到数学模型后再重新回归到生活的原味课堂。从任知远在队伍中的位置让学生感受重复时如何解决,到两个小组的人员之争,再到集合的三种模型,那么水到渠成,自然生动。“错着错着就对了,聊着聊着就会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吴老师的这句名言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错误就是最需要老师关注的地方,这样的资源就是课堂上最直接的生成。除了吴老师具有大爱的课堂让我们感动,她下课后擦黑板的背影更是让我心生敬佩,她的精神矍铄,谦逊有礼,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描绘着老师应该有的模样。

让我受益最深的是吴老师对林霞老师和翟晓丽老师说课的思考,像师傅一样的手把手的指导让我作为台下的听众都深深地感动着,从教材背后的深意,到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让人信服,这信服不是因为吴老师背后的光环,是因为这些都来源于吴老师对数学知识和学生学情的深度理解,吴老师说,深度学习不是一个新东西,那么,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节好课都那么“巧”地契合了深度学习的特征,我们虽然是刚刚开始深度学习的探索,但数学课堂其实一直在追求的不正是深度学习吗?

在第二学区数学教研时,大家一直在讨论深度学习是什么,学什么,怎么学,落实在课堂上要怎么做。在5月16日,第二学区组织的深度学习课例展示评比活动中,四位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课堂都可以称得上是深度学习的课堂,和此次区课改中心组织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下的课堂实践不谋而合。希望吴正宪老师这样的名家,陈华教授这样的专家多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让我们不仅聆听高层次的理论见解,也有更具体的实践指导,双管齐下促使我们更快提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