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实施教学策略,丰富“数与代数”课堂—读《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后感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巧妙实施教学策略,丰富...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巧妙实施教...

巧妙实施教学策略,丰富“数与代数”课堂—读《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后感

2018-05-14 收藏

本月,我继续阅读《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读自己工作室编撰的书总是有满满的自豪感和亲切感,对于教育教学的理解又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简单记录如下:

一、数的认识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第一章第四节指出:数是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它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数,能用来表示一类集合的数量,能用来表示一群事物的顺序,能用来表示测量的结果……在数的教学中,应使学生在获得有关数的概念的过程中,体会数的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发展学生的数感。儿童最初认识数,是从物抽象出的,因此在课堂中要侧重体会物与数的一一对应和数与物的一一对应,即:实物表示—图形表示—符号表示的抽象过程。例如: “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摆小棒”、“画竖线图”是教学中常见的认识数的策略。“摆小棒”是以小棒模型为主,体现按“群”计算,容易操作;“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可辅助理解算理,体现“位值”凸显,“借一当十”;“竖线图”是数轴的雏形,既可以辅助理解算理,又可以体现数序,多种数数的方法,记录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这些教学策略不仅仅让学生更易从物中抽象出数,更能帮助学生再次理解数的意义。

二、数的运算

书中指出:关于数的运算,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运算的过程,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建立实际操作与数学运算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产生直觉经验,找到数的运算的现实背景,促进学生理解运算的含义及其性质,并能自觉地运用于解决应用问题之中。数的运算教学策略重在解释“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要使学生明白如何建立运算模型:加法可作为合并、移入、增加、继续往前数等的模型;减法可作为剩余、比较、往回数、减少或加法逆运算等的模型;乘法可作为相等的数的和、面积的计算、倍数、组合等的模型:除法可作为平均分配、比率或乘法逆运算等模型。算理的解释中,注重算法多样化,应注意:算法多样化追求的不是一个人的多样化,而是群体的多样化。

三、式与方程

方程是我最喜欢的数学内容。方程近乎于“万能钥匙”,可以解决大部分的数学问题。因此,方程教学时要抓住数学问题中“数量关系”,让学生逐步从“算术”到“方程”产生思想、意识的转变。方程思想的首要方面是“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因此,列方程解应用题需做以下基本训练:1、加强列代数式的训练;2、用多种方法寻找等量关系;3、用多种方法列出方程,对照比较;4、用多种方法解,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本领域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灵活巧妙地实施课堂教学策略,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学习机会。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