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高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高职数学课...

高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8-04-20 收藏

所谓有效教学既是指教师以最少的时间投入、精力投入和物力投入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教学目标的同时满足个人和社会方面的教育价值需求,又指使学生愿意学习,自觉主动地学习,并从中收获知识、掌握实际能力。这样来看,其与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相一致,同时,人们对于教学有效性的关注又从侧面反映出课程改革已经步入了更深层次的发展阶段,同时,也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正确、清晰的方向。下面就高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做进一步探讨。

一、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模式分析

其一,交往讨论的自主学习模式。在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激励学生个体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对学习群体的交往行为进行调整。此种教学方式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学生自主参与,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要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让二者互相促进,即学生通过自己探索逐渐对数学产生和形成自己的理解,同时又在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想法得到补充、纠正,逐渐完善,同时发挥出个体作用与群体效应。比如,随机事件概率这部分教学内容,可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验证抛掷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的概率为0.5,先通过人工记录、统计和分析、计算的方式进行小批量试验验证,再利用计算机教学软件尝试大批量的计算试验,让学生在协调合作中加深对概率概念以及概率间关系的理解。

其二,实践探究的探索式学习模式。探索式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融入到学习当中,让以往单纯接受式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知识重组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与实践能力的锻炼。此种教学方式适合在教授数学概念、定理、规律的时候应用,能够让学生在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再现中得到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其三,情景体现式。此种教学方式是从学生心理出发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积极向前发展的。具体来说就是通过适宜学习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行为,力求给每个学生个体都创造和提供一个能够获得收获与进步,体验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基本模式为“情境―活动―体验”。此外,还可以围绕一些典型案例有目的性、计划性地设置一些有层次、递进式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从中发现规律、习得知识、获得能力。

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实现备课的有效性、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每节课堂教学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的,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细致认真的备课工作,有效的教学目标和备课工作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保障。想要确保备课的有效性,首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并从整体上掌控好每个课时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既不能太高、太抽象,也不能具体细化到琐碎,以致学生抓不住重点。

(二)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活动

1.通过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认知发展。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激发和带动;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样才能为学生认知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具体可以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探究能够激发学生内心自主学习需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其一,从问题出发。问题既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的主要途径,又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探知兴趣的有效手段,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积极向学生提问或是利用问题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其二,训练时分布设置障碍。一是指在训练中将障碍难度控制在适当水平,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知识积累、能力水平相符合,然后根据学生进步情况,逐步提升障碍难度;二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障碍训练,让每个层次学生都能取得与其能力水平相适应的收获和进步,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保护其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维持其学习热情。

2.强化学生主体的参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应直接把所有知识、结论告知学生,同时,在讲解例题时也不能把所有例题的解题步骤都详细罗列出来,这样只会让学生养成依赖性,不利于其自主思考意识养成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探究的机会。比如,圆锥曲线这部分知识,可在引出抛物线定义和标准方程时引导学生利用直尺、磁铁等教具在黑板上画出抛物线。

3.改革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评价考核方式。为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应针对有效教学制定相应考核评价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将评价内容划分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以及学生活动、教师素养、教学创新几个部分,分值比例分别为10%、25%、25%和20%、10%、10%,其中,教学目标的评价有教学目标制定是否明确合理与预习目标是否适度有效两个指标;教学内容评价指标涉及观点、推导、重点、学中渗透、与学生学情结合情况、德育等;教学组织评价指标涉及程序与步骤是否清晰、合理和学法的渗透、能力培养以及分层指导与探究方面、媒体教学等。最后,总分在90分以上的为A―优秀课,75分~89分的为B-优良课;60分~74分为C―合格课;60分以下为D―待合格课。

三、结束语

不论是素质教育的推广,还是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与逐步推进,其目的并不只是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新的师生观、教学观、调整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式、方法,最终目的都是要让教学变得更加有效,取得切实教学效果。对于强调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数学课程来说,其不仅在日常生活当中随处可见,还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带有明显的工具性质。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更为注重教学的有效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