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观摩课听课反思 一节课带来的惊异和思考_说课稿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观摩课听课反思...
首页>数学教研>说课稿>小学数学观...

小学数学观摩课听课反思 一节课带来的惊异和思考

2018-03-30 收藏

最前沿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怎样的?在两年一届的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赛中,我们会找到答案。无奈,没有亲临现场聆听的机会,只能望盛宴而兴叹。不过,今年二七的小学数学老师很有福气,不会错过精彩,因为到广州观摩全国赛课的三位老师,都带着最新的理念和方法,并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创意,为老师们呈现出了高规格的课堂教学。

但凡有意义的学习,一定会有所收获。我在聆听了佛岗小学张玉老师执教的《比的意义》这节课后,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么上。而当我认真研读教材的时候才发现,教材上明明是写着的啊,自己在上课的时候怎么就没细致深入的思考呢?相信,聆听的许多老师,都和我有同感。专家上课比普通老师上课的高明之处在于,真正做到了深研教材和学生。而这两点,无论对于年轻教师还是资深教师,都是常识。只可惜,常识常被挂在嘴上,写在工作总结上,而很少落实在工作中。

《比的意义》这节课令人惊异之处在哪里呢?在平时的课堂上,一般会带领学生理解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再带领学生学习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最后都会让学生比较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套路,看似没有问题。但是,听了张玉老师执教的《比的意义》这节课,才发现被忽视的内容多了,而被忽视的正是比的本质。

张玉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从学生的预习反馈引入新知的探究,短短的几分钟,就把教材中的表面知识全部概括,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然后,以生活中的比开启学生的探究之旅。和面做馒头,面粉和水的比是2:1,学生将自己对2:1的理解呈现出来后,发现了面粉的质量和水的质量之间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由此总结出比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接下来,张老师带领学生利用大量的实例,进一步理解倍数关系。在此过程中,张玉老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来帮助学生弄清足球场上的比分2:1不是数学意义上的比,从而凸显比的本质意义。但是,比仅仅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吗?显然不是。因此,张老师又把学生的学习推进新的高度。学生在总价、数量、单价之间发现了比,还发现“总价:数量”得到的结果就是产生新的量“单价”,张老师适时的总结比还可以产生新量。这样,就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比的概念,让学生不仅知道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还知道两数比的结果有时候表示两数的倍数关系,有时是产生的新量。

当然,张玉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不能说完美,还有一些问题函待研究。例如:什么样的两个数相比,其结果是倍数关系?什么样的两个数相比,其结果是产生的新量?既然比表示两个数相除,除法都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还要出现“比”学习“比”,比与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什么优势?两个数的比,其本质之一是在每份同样多的情况下,前项表示这样的几份,后项表示这样的几份,课堂上是不是也需要让学生理解?在学生理解了此本质的时候,对于足球场的比分2:1不是数学上的比,是不是就更直接和容易了?以上问题的思考,只是我个人的理解。

正因为课堂教学总是难以完美,才吸引众多的老师加入到研究的行列,创造自己的完美表达。经历过公开课的老师,都有难以承受煎熬的时候。可是,当完全的沉浸其中,其快乐也是无穷啊!一遍遍的修改和磨课,一点点的推进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让自己的教学更专业。多讲公开课,是教师快速成长的不二法门。

会上课,爱上课,能把课上好,是作为教师的最核心素养。回头看自己走过的教学之路,深感不安。不少老师感慨,每日匆匆忙忙,甚至是瞎忙,我何尝不是。怎么会是瞎忙?一是没把学生教到理想的状态,二是自身没有成长到理想的状态。为什么会这样?客观上是因为平时工作的繁忙,主观是因为没把深度教研落到实处。如果备课的时候深入到学科本质和学习规律,每节课都在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怎么会出现教师和学生成长的双重不理想?这是意识问题,而不是方法问题。正确的意识,可以衍生正确的方法。

课听完了,应该把听课中的思考化为行动,让自己成为一个能上好课的老师。这样,听课才有实际的意义。三分钟的热度,走上讲台还是外甥挑灯笼照旧,固步自封,收获的将还是那可悲的“瞎忙”啊!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