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合理运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策略和建议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如何合理运用小学低年级...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如何合理运...

如何合理运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策略和建议

2018-03-29 收藏

(一)备课要充分,准确选择教学方法

小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感知阶段,不够成熟、稳定,对事物的认识不够仔细、全面,对事物的理解和把握也不够清楚,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从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以及身体发展的特点出发,进行充分的备课,选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明确知道每节课课堂教学的“三维” (知识、 能力、 情感) 目标是什么,教学的难点在哪,重点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怎样更好地组织教学,教学设计是什么,这些都要求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备课,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就教学方法这一点来说,教师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富有激情,着眼于学生学习意识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着眼于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1. 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和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怎样能让小学生对我们的教学内容感兴趣呢?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控制力差、集中精力不稳定等特点,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书本上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上课时精神饱满,语言力求生动有趣,层次分明,使课堂气氛活跃,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发言,学生由于被教师语言所吸引,从而专心上课。但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被感染的,仍会存在一部分学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一旦教师点名提问某位同学时,其他学生觉得这个问题与自己无关了,就去做别的事。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喜欢展现自己的特征,让他们来做小法官,对发言的同学做一个评价,比如:你认为他说的对吗?错在哪里?哪里回答的最好?你还能提出别的观点吗等等。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这一环节的创设,学生变得能够做到专心听同学讲,并在专心听讲的同时会认真思考每一个知识的小细节,从而对课堂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课本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源泉。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学生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很多弊端,比如:学生在做练习时会出现审题不清;审题习惯不好,往往读一半题就放弃;看到习题时无从下手,不能理解题意,导致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解决问题。实习期间,在一次课堂测验中,其中有一道题目是:请再提出一个关于除法的问题并解答,学生反馈的结果是: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对于后半部分的解答没完成,原因在于要么没把题目读完,要么审题不清,没有看到后半部分的问题。出现类似的这种问题,原因往往是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同学选择只读一遍,甚至有些学生只看一些简单数字或个别词语就开始做题,在没有深入理解出题目的真实意思时,一味凭着经验和感觉去做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这对提高学生做题的正确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主观意识差,所以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不经过大脑思考,别人说什么,他也会跟着说什么。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思考的情景,也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提问学生时,要考虑到每个学习阶层的学生[10]。有难度的问题多提问成绩好的,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对于容易解决的问题,多多提问那些成绩稍微差的学生,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有继续学下去的信心。教师应该对每一个孩子都要有信心,因为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只是需要教师耐心的去挖掘。

3.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好习惯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在接受完基本知识以后,对已有知识进行一个梳理和强化的过程,从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思维方式。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构建合理、有利于后续发展的知识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一定基础[12]。如:在教完“有余数的除法”后,教师问:“有余数的除法”和之前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说之前脑子里已经整理了已有的相关的知识,把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行了整合,构建了知识结构,就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融会贯通。

4. 注重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流

教学评价是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的最直接的方法。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刚从幼儿园阶段进入小学知识的学习,面对不熟悉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学习内容,常常会感到慌张和不知所措,这要求教师在通过观察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的基础上,再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当他们表现好的时候,要及时给以表扬,要相信在“夸奖”的作用下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孩子。例如,当学生表现良好时,教师可以用“你很棒”等言语评价,也可奖励纸质小红花,亦或是对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竖起大拇指以示鼓励的体态暗示评价等,以树立学生信心,激发其学习的热情,最终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在全班同学面前夸奖:“大家看,今天某某同学的表现最好!不仅坐姿标准,而且一直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往往就是这样几句简单的话,刚才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便会立马坐正听讲,并且会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较好的听课状态,与此同时,班级里的其他一些同学也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在全班同学之间形成一种竞相比赛的现象,形成一种正能量的有效传递,这不仅对维护班级课堂纪律具有非常不错的效果,而且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要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是一群非常单纯的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有没作用,学生当时的表现就能很明显的反应出来。在教学中多使用正向肯定的评价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到过度的表扬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通常会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例如:有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在观察他们认真努力后才能给予肯定和表扬;有些性格比较内敛的学生,当他们在学习中能主动发言或者在课堂上积极与老师互动时,就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通过把握好表扬的“度”,给予正确的评价,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和关心。

(三)从兴趣入手,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是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有效的学习活动; 二是设计好课堂导课语言和环节过渡语言,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三是科学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 通过语言的亲和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四是经常思考,改进教学设计,争取让自己的每节课堂都有新鲜的元素推出,以此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灵活运用教材,调动学生主动性

要灵活运用教材首先要明确“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根本区别,“教教材”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仅乏味,而且教学效率不高;然而“用教材教”就是要求教师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心理发展的特点入手,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因此,在使用教材上老师们就要突破教材的限制,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取代教材呈现的问题情境。这样不仅更贴近学生生活,而且更能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探究的兴趣。当然,这只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一个方面。老师们可以依据课程标准,针对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自主开发教具、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等多个方面。

(五)注重教与学的反思

倡导并注重教学反思,改进教学工作,获得教学专业成长,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好方法,有利于教师在以后教学职业生涯的更好发展。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首先可从教学课堂的情景入手,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成功或失败之处,认真思索探究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不要把教学反思与教学回顾相混淆,教学反思是思考教学中的问题,怎样更好地解决问题。反思与改进是要同时跟进的,只反思不实际改进是没有效果的。反思的目的在于改进反思中发现的问题,只有改进问题了这才会成为教学经验。由此可见,反思对于加快专业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教师们要养成教与学相结合的反思习惯,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