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7
收藏
3月14日下午在录播室听了同年级组刘老师的一节数学课《购物中心的折扣》,课后大家针对刘老师如何进行生本课堂,如何培养小组合作等一些问题每个老师都轮流发言。从中我也收获了很多,当然也受到了一些启发和思考。
首先是我的反思,通过这节课学习,我发现我的课堂与刘老师的课堂还是存在着一些差距的。在小组合作上,刘老师的班级小组合作有序、规范,值得我去学习。上课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很足,我的课堂则显得有些冷清。今后我会在课下多向刘老师取经,努力改正我的不足。
其次,课的开始导入是用课件呈现了很多折扣宣传页,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宣传页中折扣所表示的意思。学生说的非常好,本环节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如果这些宣传页是学生课前自己搜集的,提前一星期就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搜集带有折扣信息的宣传页,并把这些宣传页带到课堂中来,我想学生的主动学习角色代入感会更强的。对于里面的一些不太懂得知识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就会主动的去学习。不是老师让我去解决而是我要去解决,产生学习这节课内容的愿望。
学习数学不仅仅要学习知识还有其它的,生活中并不是一定要买价格最低的,比如老师偏要选择210元的裙子,不选200元的裙子呢,猜猜为什么?原因也许有很多种:离家近,喜欢,没码了,打车不划算等。在同等条件下我当然选价格低的,如果有个人喜好,质量不一等原因,选择贵一点的东西难道不可以吗?这样的问题不就打开学生的思路,提倡也很好的保护了学生个性。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是有意义的,除了知识还能学到其他很多东西。
活动打折内容再丰富些,如果不仅仅有女生喜欢的裙子,还有男生喜欢的衣服,鞋子,篮球,或者大家都喜欢吃的美食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去了解,我想学生学习了解的劲头会更足的。
最后,王校长总结: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严禁一问一答;解决学生自己的问题;训练学生说的能力;训练小组合作;再观课,就观学生。
评课结束的末尾时间,学习了崔老师的幽默语言,她在运算定律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加法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用生动的排队问题来解决,谁和谁的关系好谁就和谁站在一起,生动又具体,幽默和风趣。减法的性质用逛商场结账的方式表示,普通商场一件一件的结账,超市统一放到购物车一起结账。还有用孙大圣显神通可以分开可以合体来表示乘法分配律。用故事解释算理,用形象的名字描绘运算定律。同样值得我去学习和思考。
这只是我们平时普通的一节教研课,就让我学到了这么多东西!还真是让我感慨颇多!!!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文具》教学反思
湘教版初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实数
青岛版(五年制)一上《走进花果山》同步练习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学片段及反思
沪教版高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模板:集合及其表示法
苏教版高二上册数学算法的含义教学计划模板
湘教版初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立方根
苏教版高二上册数学算法案例教学计划模板
人教版一上数学《4的认识及相关的加减法》相关资料
人教版一上《图形的认识与拼组》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制)一上《走进花果山》教学实录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沪教版高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模板:集合之间的关系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文具》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上《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知识点:上学期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材分析及建议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方知识点:上学期
人教版一年级上数学《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除法》教学反思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上《走进花果山》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知识点:上学期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知识点:上学期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课后反思
苏教版高二上册数学基本算法语句教学计划模板
人教版一上《图形的认识与拼组》教学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上学期
青岛版(五年制)一上《走进花果山》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