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0
收藏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育;美育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现代优秀公民应有的基本品质与能力,美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只是艺术课和语文课的任务,也是数学课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理性思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数学教学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中职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不爱学数学,学不好数学,针对这样的学情,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美的教学情景,引领学生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使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一、引领学生感知数学中的美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美育。但对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中职生,数学中的美往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但由于数学的美主要是通过数学语言来体现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到美的存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呈现与引导,让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从1到10这十个阿拉伯数字,通行于当今世界,可以说是不同语言国家所共识的最简单的文字,而且它的奇妙之处还在于用十个有限的符号表示出无限多的数。这就好比绘画时,可以利用3种原色画出缤纷多彩的图案;好比作曲时,可以凭借7个音符谱写出各种曲调悠扬的乐章一样,是多么令人惊叹的简约之美!数学对象外在形式上的对称和谐总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比如几何图形、函数图象常常给人们直观的美学印象,因为美观、匀称、和谐。教学中,教师也往往会凭借画在黑板上的漂亮的图形引来学生的一片赞叹,这反映了学生对美的欣赏与渴求,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性是审美直觉的重要特点。实践证明,直观感受越深刻,学生学习兴趣就越浓,审美教育的效果也越好。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用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如漂亮的板书、实物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前制作好的微课程,甚至一根笔、一张纸,教室里的门窗、墙壁等,来引导学生增强直观形象感受,以形成学生丰富的审美观点。
二、鼓励学生表现数学中的美
引领学生认识到数学中的美之后,还要进一步鼓励学生学好数学,应用数学中的美。数学之中所蕴含的美是多种多样的。在外在形象上,有公式之美、图形之美;从思维方式上,有抽象之美、无限之美;从美学原理上,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等。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了使用简洁的数学符号语言,能够画出美观的函数图象,积极尝试用严谨的数学思维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方面,它们各有各的美,而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又体现了新的美感。点与坐标的对应,曲线与方程之间的关系,函数图象对函数各种性质的直观表现,利用向量对一些数学问题的计算与证明等,在揭示数与形关系的同时,引发了我们对多少数学问题的探究与思考。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美不仅仅存在于数学知识中,而且也表现在生活中。教师应有一颗爱美之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敏锐、准确地发掘、提炼教学内容之美。在教学中结合生活素材,创设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情景,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并不神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大胆探索、应用的兴趣。通过欣赏数学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浓妆艳抹、奇装异服未必美,不如简单、干净、整洁更美、更有气质。布置教室不是越花哨越好,对称、和谐、色调统一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以美启智让学生创造美
数学的抽象性常常让学生感觉数学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其严谨的逻辑性又让学生感到缩手缩脚、无从下手,其应用的广泛性更让学生觉得望而生畏、莫测高深。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形成了一种模仿和套用课本上的公式、定理的状态,缺乏主动的思考与探索。数学中的美往往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一旦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了对美的欣赏和向往,学习过程就会愉快的进行。审美趣味将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催化剂,成为学生积极进步、自我完善的力量。让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探索它们的内在联系,寻求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的方法,从而形成知识的有序结构和解题的方法体系,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受过良好数学教育的人,在数学的学习和训练中所形成的品质,会对其工作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数学的精确、严谨,使他们在工作中减少含糊笼统、不求甚解;数学的抽象而理性的分析,使他们善于透过表面现象洞察事物的本质;数学中精辟的论证、精练的表述,使他们的谈话和行文简明扼要。我们不应把数学教育单纯地理解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数学教育更需要培养人的素质。学生进入社会后,也许很少直接用数学中的某个知识点,但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中体现出的精神,却是长期起作用的。数学中蕴藏着各种各样的美,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各种各样的美。从工整规范的书写到精致美观的作图,从积极大胆的猜想到小心严谨的求证,有意识地对我们的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以美启智,通过对数学美的发现、欣赏、应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这不仅仅是数学能力,也是审美能力。教学是一门艺术,中学数学教学应当努力挖掘美,充分发挥数学教育在学生成长进步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郝丽萍 单位:太原市财政金融学校
小学数学教研小论文 科学倡导“算法多样化”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常见的量》数学教案
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教案
2016高一数学知识点:奇偶性
2017年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的复习方法总结
数学百科知识整理:欧几里得算法
2017年高考数学复习方法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课后练习题:《2、3、4的乘法口诀》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导学案教学教案
精选小学数学单位换算公式:六年级
冀教版初三上学期数学相似多边形及其性质知识点
教学论文:浅谈小学数学的课堂讨论
2016高一数学指数函数函数奇偶性知识点
六年级数学听课反思 充分挖掘习题“潜能”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016浙教版初三数学弧长及扇形的面积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
高一数学上学期知识点:幂函数
初三数学线段的比家庭作业2016
浙教版初三数学圆周角教学计划模板
小学二年级数学智力题:使两个算式成立
小学数学听课反思 关注学生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努力
备战2016中考数学一模复习重点:三角形的重心
新课标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2016九年级数学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计划
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圆锥的认识》教案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几十几减几(不退位)》教案
关于小学生数学和倍问题公式大全
2016高一数学知识点:集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