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6
收藏
听一个新老师的展示课。这是一个年轻、富有活力的老师,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光芒,教学前的准备很充分,学生的精神状态也不错。我对这节课充满了期待。
上课开始,老师从生活中的一些图形引出了课题——《平行四边形》,学生的参与度很高,生活数学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思想。接着老师通过课件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开始了本节课的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老师采用了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议一议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了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探究着自己手中的平行四边形,课堂气氛显得很活跃,孩子们的兴趣浓厚。
孩子们的自主探究结束后,是汇报展示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去讲台上为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学生的分享出乎我的意料:有学生说,通过探究,我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长是3.78厘米,还有学生分享,我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角是60度,还有学生说,平行四边形的角是120度。听了学生的展示,任课教师很是诧异,赶紧进行纠正,讲解,并且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写在黑板上,要求同学们读一读,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
走出教室的学生手里拿着发的学具,有的学生还皱着眉思考着什么。
很明显,这节课没有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虽然有很好的课堂形式,有很好的课前准备,但是老师用一个平行四边形作为探究对象,把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自始至终都在探究自己手中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在热闹的课堂中,老师以为孩子们都在投入的进行思考了,殊不知,老师人为地给孩子们的思维套上了枷锁,在画地为牢的思维探究中,他们只拿着固定的平行四边形去学习,结果就出现了最后展示时对知识的错误理解。老师要纠正这种错误理解,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和精力。
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让孩子能够有开阔、流畅、严谨的思维方式是我们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当我们给孩子思维定势时,即意味着让孩子在封闭的思维状态下学习了,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个性化的探究能力都会大打折扣,进行学习时束手束脚,也只能进行坐井观天式的展示。
每一个人的大脑都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思维脑图是需要我们给予充分的阳光、雨露,才能开出娇艳的花朵。作为老师,让我们珍视每一节课的一个引导、一个细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主学习中激荡出绚烂的思维之花。
【上册期末】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一)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
小学一年级奥数(上)第八讲 做做想想
小学一年级奥数(上):认识图形(一)
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检测试卷
小学一年级奥数(上)第十五讲 一个图形的等积变换
小学一年级奥数(上)第六讲 动手画画 习题
小学一年级奥数(上)第四讲 数一数(一)
小学一年级奥数(上)第十一讲 做立体模型
小学一年级奥数(上)第十讲 立体平面展开 习题
小学一年级奥数(上)第十四讲 多个图形的组拼 习题
小学一年级奥数(上)第八讲 做做想想 习题
小学一年级奥数(上)第十五讲 一个图形的等积变换 习题
小学一年级奥数(上)第九讲 区分图形 习题
小学一年级奥数(上)第十二讲 图形的整体与部分
小学一年级奥数(上)第十三讲 折叠描痕法 习题解答
小学一年级奥数(上)第七讲 摆摆看看 习题
小学一年级奥数(上)第九讲 区分图形
小学一年级奥数(上)第十一讲 做立体模型 习题
一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
小学一年级奥数(上)第九讲 区分图形 习题解答
小学一年级奥数(上)第七讲 摆摆看看 习题解答
小学一年级奥数(上)第三讲 认识图形(三)
小学一年级奥数(上)第五讲 数一数 习题五
小学一年级奥数(上)第五讲 数一数 习题解答
小学一年级奥数(上)第十七讲 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 习题
小学一年级奥数(上)第十六讲 一个图形的等份分划
小学一年级奥数(上)第十二讲 图形的整体与部分 习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一年级奥数上册:第四讲 数一数 习题四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