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教学的两点思考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估算教学的两点思考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估算教学的两点思考

估算教学的两点思考

2018-01-23 收藏

一、对估算教学环境相关性的解读

美国HoughtonMifflin公司出版的四年级数学书中,就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数,什么时候用精确数。

问题1:阿姨准备接你和你的朋友去游玩,为了接你的朋友,她需要你朋友的地址,你认为提供一个近似数行吗?

问题2:你和三个朋友约好上午10:45在入口处会面,你认为将时间近似到11:00到达好吗?

问题3:你想买3个0.5美元的游戏币,还想买2.95美元的三明治,你有5美元,你需要求出精确值才能判断你的钱够不够吗?

问题4:只用四舍五入的数,为一个真正的或假设的活动设计一张海报,让你的朋友识别出那些不能提供足够信息的四舍五入的数。

问题5:近似数什么时候能提供足够的信息?什么时候需要精确值?你能举例说明吗?

在出示除法42030后,茄子老师提出问题:你能估计商大约是多少吗?

教材出示了三种不同的估算方法:3010=300,商比10大;3020=600,商比20小,得出商在10和20中间。接下去接下去就开始进行竖式的教学。

这样安排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42除以除数30,商1,商最高位上的数1写在十位上。教材先要求学生估算“商大约是多少”,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商的最高位应该在哪一位上。

练习中的问题。

教材要求引导学生是怎样想的,学生在学习了“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之后,已经知道在做除法的时候,应该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数。

在解决本题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运用“四舍五入法”把两位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然后再去想表内乘法就可以了。

特级教师王凌在和人民教育记者余慧娟的对话中,提到了“教学活动中的环境相关性”的问题。在现行的苏教版教材中,计算教学需依赖于数学情境展开。纵观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第一单元除法中给出的是“图书馆”的情境,“打包”“分书”“看书”“借书”的情境图穿插其中,在“生活情境”中展开计算教学。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这些情境似乎不是很“买账”。学生告诉我,在金陵图书馆管理员分书都是用的估算,每几十本打一包,然后打几包,根本就不用去算,只需要在打包之后数一数就行了。计算教学需要一定的现实情境,但估算教学需要的则是很真实的生活环境,而现在的教学似乎有点脱离了生活环境谈估算的倾向,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情境也许不会出现在教材上,不会出现在试卷上,只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如,某超市的购物柜台前。金龙鱼浓香花生油5升装119.5元/桶;妈妈的钱包里全是100元的人民币;妈妈要去看长辈,一共是7家,妈妈觉得在油价上涨的现在,买点食用油最实在,于是妈妈准备买8瓶金龙鱼浓香花生油5升装,自己家也带一桶。妈妈需要付几张100元的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大人们也不会拿出纸笔或者是计算器来计算119.58等于多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环境相关性要求减少人为设定的某些现实情境。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