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浅议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浅议微课在...

浅议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19 收藏

微课中的所谓“微”指教学时间短,视频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相对于课堂的45分钟而言,微课可以称为“课例片段”。正因为微课的时间较短,所以相对广泛的传统课堂,它的问题比较集中,主题比较突出,主要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微课”内容精简,所以微课又被称为微课堂。

一、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1.承上启下,连接新旧知识,扫除旧盲点

尽管老师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是实际上能够做到的学生很少。他们只注重完成课下作业,对于老师检查不到的内容,就忽略不计。将微课作为课前铺垫,学生喜闻乐见,?π轮?识的接受和理解会容易很多。

子曰:“温故而知新。”学生的学习不能像“狗熊掰棒子”,学到新的,扔掉旧的。如果在开始新课前,没有复习和导入的环节,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恰当地复习旧知识,能够降低新知识的掌握难度,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转移。如,学生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减法”时,学生首先要认识这些数。那我们就要对“100以内数的认识”首先进行复习,让学生对这些数加深认识,从而更好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2.用简短的视频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微课视频生动而又形象。一提到看视频,学生肯定欢呼雀跃,从而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视频课件上。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视频中首先呈现一张饼,然后一刀切成了两半,而且两半饼可以完全重合在一起,大小完全相同。接着又出现了两位小朋友分一个苹果的画面。为了公平,他们每个人分得的苹果大小完全相同,每个人分别得到了苹果的一半。接着老师提出问题:“我们用什么表示一半呢?”接着老师讲道:“数学上通常用■表示一半,■就是大家今天要学习的分数。”引出了分数的概念,接着老师教大家认识分数。首先分数有一道横线,叫做分数线,下面的数字叫分母,上面的分数叫做分子。在书写的时候,我们习惯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接着老师教给大家认识更多的分数。用简短生动的动画导入分数的概念,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3.学习方式灵活和便捷

微课将知识块拆分成一个个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的微小知识组块,具有时间短、主题明确、知识内容灵活精简的特点。学习者抽出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对某个知识块进行学习和巩固。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和移动设备的功能逐渐强大,现在手机也增加了观看视频的功能。课堂上的视频,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或拷贝的方式转给学生。学生坐公交或者乘地铁的时候都可以观看,满足了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愿望。而且学生在回家做练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还可以找到相应的微课观看,加深理解和认识,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

二、微课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什么数学内容适合做微课

数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可以进行迁移和类比。如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老师可以做成微课,将各个图形的特点放到一起对比。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通过裁剪又可以分为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所以它们的面积公式就可以互相推导。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而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均为360度。因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沿着对角线都可以分为两个三角形。所以它们的内角和为180度乘以2,即为360度。将这些图形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做成微课放在一起比较,更加形象和直观。这样学生就不会混淆概念。

2.设计微课时需要注意的几个点

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做微课。我们不能把一个完整的知识内容拆分开来,这样会影响它们彼此之间的衔接。微课的学习,不能完全替代老师课堂上的教学。微课的制作和学习都需要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然而不是所有的学生家庭都具备这个硬件设施。所以老师在进行教学和布置课后任务时,需要注意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微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也将拥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于老师来讲,微课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备课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学生而言,学生通过微课既能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所以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