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4
收藏
十一月七日,在我校“晒课”活动中,听了岳阳老师的《认识周长》,这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周长的第一节,它是在一二年级学习过长、正方体,三角形和圆,以及长度单位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
岳阳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通过观察实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亲自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在连续的情境创设中,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岳阳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儿子绕着操场跑步,呈现三长跑法,其中第三种就是操场一周,引出课题,认识周长。再用手指描树叶和书本边沿的比赛入手,并以秋天的落叶引起话题:出示生活中的物品,在学生描一描、说一说的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感知理解树叶的周长。这样的引入,为学生学习周长提供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对周长这个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巧妙地抓住几个关键词,如:起点、沿着边,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周长,真正让学生经历只是形成的全过程。
为了把物体表面的周长转化成图形的周长,岳阳老师创设了第二个活动情境:指一指、说一说教室面的周长,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学生找出数学书、文具盒、课桌面等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理解每个物体表面的周长。接着,岳阳老师又创设了第三个情境:指一指、说一说平面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在充分的体验中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建立了丰富的表象,从而达到对周长的感性认识。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岳阳老师又创设了第四个情境:树叶的周长怎样计算?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讨论,要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怎么办?学生有用软尺套在图形上量的,也有用绳子套在图形上量,再把绳子拉直用尺子量绳子的长度等,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注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主要前提。
高中数学必修4《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教学设计
高二数学《轴对称》课堂练习题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单元测试
三年级数学12月考考试试卷
高一必修一《圆的方程》教学设计
高一必修二《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练习题
高中数学《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教学设计
高一必修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教案
高一数学必修一单元测试
高中数学《全等三角形》课堂练习题
高中《数学是有用的之生活中的不等式》教学设计
数学模拟试卷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数量积的物理背景及其含义》说课稿
高中数学《空间直角坐标系》课堂练习题
高中数学《数据的描述》练习题
高一数学《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函数的简单性质》同步练习题
高一数学《二面角的一种求法》说课稿
高中数学《古典概型》教学设计
高一必修二《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练习题
高二数学《向量的线性运算》同步练习题
高中数学《函数的单调性》说课稿
高中数学《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同步练习题
数学暑假练习题
高中数学指数函数说课稿
高中数学《一次函数》练习题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堂练习
高一必修二《直线与方程》课堂练习
高一数学《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