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7
收藏
10月28日、29日 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同14名学校的姐妹来到菜园路初中参加了由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提升培训》,因为这两天是星期天,刚开始心理多少有点不舒服,但是到达现场看到 这两天的学习内容时,觉得自己肯定不会白在这里坐两天的,因为所授课的老师都是全国著名数学专家,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并且就在今年的4月份我在南京会场曾经有幸聆听他们的讲座,领略到他们的课堂风采。
首先,第一节课是来自南京的“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他的《确定位置拓展》从学生定式的位置确定,到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的实际分析数据而确定位置,并且位置不断变更。张老师就是通过这种没有答案的数学题培养他们的高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充分体现了他的数学方法,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张老师主要提出了数学教师核心素养,它主要包括了数学教师要有具备数学素养,必备数学品格,数学功底要深厚;教学素养主要是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对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要及时透彻;人文素养更是表现出了张老师提出数学老师也要关注学生人性方面的成长。从张老师的课堂教学和讲座中:我深深地悟出数学课堂不能只交给孩子纯粹的知识,还要引导孩子走向生活,走向远方,打开学生的思维和空间想像能力,我们的数学知识要具有高度、厚度,培养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据看世界。
钱守旺教授的动感课堂,把数学知识的故事化、游戏化,改变了学习形式单一、参与度低、气氛沉闷、缺乏活力的数学课堂。他的理念及其符合儿童的天性好奇、好动、好探究、好分享。学生的课堂就是让主角动起来,通过手、口、脑、心、情动,使他们在这样的课堂中,做到认真倾听,大胆表达,主动质疑,有效合作,同学之间相互欣赏、学习。张教授还指出:数学课堂要理念新,环节有趣,教法灵活,教学目标要及时在课堂中落实,课堂教学密度要高,知识要有深度。特别是“三不讲 四不教”对我的启发很大。从中一种理念有心而生,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要把讲台让出来给学生,让学生之间擦出智慧碰撞的火花。
刘松老师的《认识负数》把六年级的知识用四年级的学生来上,呈现出来他数学底蕴的深厚,特别是他不但把讲台让出来给学生,还把黑板的板书也让出来给学生,真正体了学生是教室的主人,课堂的主宰者。20年后的人才是具有高思维能力、强大的信息、技术能力、强大的情商,面对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做教师的不能墨守陈规,自己要开创自我思维能力,勇于突破教材,教育学生要学会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创造。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会紧跟教授专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站到教室的前面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发动生生互动,让每个孩子在自己的课堂中有所收获!
锐角的三角函数值(2)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上)
23.3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3)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3)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上)
沪科版九年级上23.5二次函数的应用(1)最值问题教案
比例线段(一)(第二课时)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上)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上)
锐角的三角函数值(1)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上)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三)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
沪科版九年级上23.6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概念教案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一)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
沪科版八年级上13.1函数(第2课时)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上23.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教案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2)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上)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3)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上)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上)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4)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上)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第四课时)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上)
沪科版八年级上13.4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上13.3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教案
证明(三)(第四课时)教案(沪科版八年级上)
位似图形(2)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上)
沪科版九年级上23.1二次函数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上23.6反比例函数(2)教案
解锐角三角函数(1)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上)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三)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上)
沪科版八年级上13.2一次函数教案
比例的性质(二)(第三课时)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上)
沪科版九年级上23.2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教案
解锐角三角函数(2)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上)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1)教案(沪科版九年级上)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