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9
收藏
2017年9月20日我校举行了数学优质课大比武活动。一天共听了五位数学老师的观摩课,五位教师的课各具特色,别有风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谈一谈我的收获吧!
朱昕老师讲的是《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朱老师从一只青蛙四条腿,二只青蛙( )条腿;三只青蛙( )条腿;……导入新课,从而让学生明白在数学中也存在着这样的变化规律,这种游戏导入,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在探究新知过程中,朱老师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说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师范说,同坐互相说。例如:因数6不变,另一个因数2乘10,积也跟着乘10;因数6不变,另一个因数2乘100,积也跟着乘100;朱老师敢于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发现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紧接着朱老师又让学生举例子来验证规律的普遍性和科学性。总之一节课,朱老师的教学设计环节环环相扣,知识点的呈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整节课都是围绕着发现规律、验证规律 、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课堂上孩子们学习热情非常高,95%的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我认为这节课确实是一节扎实有效高效课堂,短短40分钟的时间,孩子收获多多,听课老师更是受益匪浅。
再完美的课堂也有瑕疵,本节课我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以下几点:新授时间需要再压缩点,教师语言再简练一点儿,为精练习题节约一些宝贵时间;教师激励语、评价语虽然很多,但评价针对性不强,不具体。今后教学中多学习一些丰富的评价语,让自己的评价语更丰满、更有指导性。
通过听课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日常教学中的不足,例如:板书设计非常随意,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有些知识的重、难点、易混点突破不到位,找不出更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对有些抽象的、难以表达清楚的新知的理解,还不善于运用多媒体课件给以合适巧妙的处理;课堂中,有时为了赶教学任务,不能给孩子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
在今后工作中,一定严格要求自己,改掉以上缺点,让自己变成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数学老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5的认识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5的认识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5的认识2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6和7的认识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5、4、3、2加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0的认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5以内的加法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立体图形2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分类(一)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整理和复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立体图形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连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的认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8、7、6加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9加几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半时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分类(二)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快乐的大森林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钟表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我们的校园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6和7的认识4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数一数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连加、连减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整时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数一数4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填未知加数2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6和7的认识》案例及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