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6
收藏
二年级教学反思《捐书活动》范文 一
本节课从导入到板书设计,每一个环节我都进行了精心的思考和推敲,做好了充分的课前预想,从实际上课的情况来看,整体来说教学环节很流畅,教学效果自我感觉也是良好。但是,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
1﹑对教材内容特别是跨年级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掌握的不够系统。本节课是基于二年级教材“捐书活动”延伸的一节课,而我事先并不知情,以至于上课时把每一方面都讲得特别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们学习新知的积极性,错失了拓展升华知识内容的良机。
2﹑教学经验不足,对于一些知识还有一定的困惑。例如,在学生提出100+100+100=300中的100是估算来的,我并没有多想,就默认了孩子们的说法,现在仔细想想,把108﹑104﹑95都看做100,并不是估算,而是多退少补的一种做题方法,想想很是惭愧,以后还是要多想那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
3﹑教学方法略有欠缺。例如在学生提出18+4-5=17时,我本应该引导孩子们详细的说出18﹑4﹑5是怎么来的,对这一点应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可我当时却一讲而过,并没有和学生进行一个深入的探讨,由此教学质量可能大打折扣。
4﹑课堂调控能力还有所不足。本节课虽然也有很多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但总感觉课堂学习的氛围还不够浓烈,孩子们探究学习的激情并没有完全的释放出来,在这一方面,我还应该更加努力学习,争取在以后的每节课上都能与孩子们进行积极地互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努力构造每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年级教学反思《捐书活动》范文 二
《捐书活动》教学反思
——连加
在《捐书活动》一课中,教材创设了通过为贫困的学生捐书的情境使学生进入到具体的环境中,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并且会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首先我通过课件展示捐书情况的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并重点解决连加的问题:1、建设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去进行估算,再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索多种算法,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比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第二个连加的问题:民族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学生表现积极,教学效果很好。整节课的每个教学层次都有明确的要求,既体现了课标的精神和教材的编排意图,又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其次,我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这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还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献爱心的教育。
详解小学数学文化字母表示数
经典小学数学文化质数与合数
你不知道的奇妙的圣经数
经典小学数学文化整数乘法法则
小学数学关于数字的寓意
经典小学数学文化有理数加减法
最新小学数学文化数的整除的意义
遍布世界的数学定律等你发现
解读数学文化之小数学家巴内特的故事
带你解密祝福短信里的数字
最新小学数学文化分数大小的比较
解析小学数学文化年、月、日
经典小学数学名题之韩信点兵
解密九连环与格雷码
数学文化欣赏美妙的数学
小学数学测验之公主出的题目
埃及金字塔的数学文化
小学生数学文化有理数乘法
解析小学数学文化比例与反比例
2015年小学数学文化小数四则运算法则
数学文化精选: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的数学缘分
精讲小学数学文化计量单位对口歌
数学奥林匹克是不灭的圣火
欣赏数学文化之马其诺防线上的数学家
解读数学文化之拉格朗日的故事
2015年小学数学文化整数加、减法法则
数学史中的神奇的7
趣读数学史中的天才人物高斯
2015年小学数学文化分解质因数
小学数学文化之和尚吃馒头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