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8
收藏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实现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与校本培训的高度融合,让集体备课活动与新课程改革携手同行,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要点:加强学习、把握方向
1. 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把课改的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思想上要趋于以学生为本,能力为中心、活动为重点;过程上趋于开放和灵活;组织形式上要趋于宽松民主;评价上要趋于多元。课堂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除关注学生的一般能力外,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意志、毅力等。通过不断学习,使组内的每位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都得到更新。
2. 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优化课程实施。要通过比较,研究教材的变化,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让全体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积极开展实践,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法和学法。
3. 认真对待研究课,切实提高研究课的质量。加强集体备课,针对课改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说课、评课、撰写教学随笔等多种形式的反思,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听课教师在研究课结束后认真填写好总评,并实事求是、真诚以待地参加评课交流,以期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4、精心设计作业形式,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提倡布置选择性、层次性、实践性、趣味性作业,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的批改、评讲应做到细而勤。认真开展“培优补缺”活动,对后进生要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研工作
1. 坚持合作:备课组成员间资源共享,真诚合作,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2. 精心备课:坚持超周备课。上课前一定要复备,理清上课思路,做好上课的准备工作,在备课笔记上作出修改调整意见,并及时保留资料。
3. 质量监控:以积极心态迎接学校教导处的教学质量常规抽查,注重抽查对质量的诊断作用。并时刻准备接受上级部门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检测。
4. 作业:作业布置要适当,要精心设计,切忌机械重复,要尽力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习负担。作业批改要及时,并注意讲评。
5. 辅导:课外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因此,要加大拉差补缺的力度,提高合格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画垂线)》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三》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我们身体上的尺》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角的度量)》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1)》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十四》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二)》数学教案
《数学之旅》小学老师读书笔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平行线)》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练习课》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表》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练习)》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二》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1)》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一(二)》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练习课》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空间与图形》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九(1)》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认识垂线)》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九(2)》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可能性》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一)》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用8的口诀求商》数学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