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及应用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及...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数...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及应用

2017-09-01 收藏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小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思维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非常重要。为了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本文从数形结合的思想入手,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分析如何将数形结合的方法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当中,旨在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发展条件,增强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应用

数学的学科性质较为抽象,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理解上容易出现偏差,因此,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思维,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小学数学的教学经常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这种思维方式一方面更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转述与传授,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形成对应的理解性思维,掌握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的方法,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如何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更好地结合到教学当中,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什么是数形结合

数学学科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数形结合就是将理论知识用可见的、直观的事物或图形进行分析理解,以达到分析知识、解决问题的效果。教学中,将数学理论知识中的数据以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人能清晰地看出其中的数量关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简化讲述的过程,直接达到感官上的理解,抽象的知识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显而易见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易于理解,解题思路也能够得到简化,从而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1]。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合理地引入数形结合的思想,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影响。从教学内容上看,数形结合能够打破枯燥的数据分析过程,使课堂学习更有趣味性,更加符合小学生好奇的性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质量也将得到增强;从思维培养来看,数形结合能够使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数学概念,且形式多变,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自主思考得出结论,对形成数学概念和空间观念都能起到良性影响。

2数形结合如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2.1以图形展示概念:数学概念都是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加减乘除、分数等。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处在初级培养阶段,单纯地依靠教师进行讲述,很难理解,且容易让学生失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一些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使用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来促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但这种方式会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机械化的理解,无法真正掌握数学学科的含义,在后期的学习中会越来越吃力。数形结合的方式就能很好地改善这一教学困境。在遇到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用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好让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真正地掌握数学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例如,在讲述分数的概念时,可以画出一个苹果或一个圆,以不同的颜色和画线段的方式来表现1/2、1/4等数学概念,这种方式更加直观,学生也较容易接受,在教授数学概念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数学思维[2]。2.2数形结合提升学生参与度:在当下的教育背景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也为学生参与教学提供了机会,由学生自己提出想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数学学科的思维都能得到有效提升。例如,让学生举例如何用正方形表示33的概念,一方面,学生更乐于参与,愿意做课堂的主人,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检验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改正。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引发学生共鸣方面,比其他教学效果更加明显。2.3将难题画出来: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在事物的分析和理解上较为困难,因此,在一些相对负责的数学问题上,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这是因为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数学思维,将数形结合的思想代入到教学中,将难题画出来,就能有效地简化问题,逐渐培养出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对数字的理解更加准确。例如,一袋苹果,吃掉了2/3,还剩下5个,求这袋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这种应用题,同时涉及几个不同的数学概念,对于一些还没有形成数学思维的学生来说,较为茫然,不知道如何使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用图形的方式将难题画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字与图形的关系,更好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上面的问题,就可以以一个圆形代替苹果,平均分成三等分,用不同的颜色表示2/3和剩下的5个苹果,学生很快就能发现问题,得到思路,从而计算出正确答案。2.4图形展示思路:数学学科中,尤其是小学的数学学科内容,涉及到的大部分都与计算有关,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小学生掌握数学中的基础计算,能够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而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计算问题较为复杂,以至于有些学生无法理解计算原理,在计算中找不到思路,感到十分迷茫。这种情况下,如果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带入到教学中,将较难理解的数字信息和数学公式,用图形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就能更顺利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在计算上也会化繁为简,因为图形的带入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公式有更直观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就能得到更清晰的计算思路[3]。例如,大多数小学生在面对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时,都比较迷茫,不知道公式所表达的含义,只能死记硬背,在需要实际应用的数学问题中,很多学生因为不了解公式意义,所以依然不会使用,因此,对于算理相对复杂的计算公式,可以采取图形的方式将思路展示给学生,例如,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就可以将长方体形的纸盒拆开,给学生展示长方体的六个面,由学生从实际的形状与物体中理解表面积公式的算理,形成思路,自然而然地记忆住长方体表面积公式,同时也能推理出相似的计算思维,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3结语

数学知识本就是应用于生活中的数量与形状计算的,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小学生更易于接受,也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数学概念的灌输与计算思路的演示上,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能够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玉媛.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3(58).

[2]梁悦娟.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4(3).

[3]吴国静.论现代数学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渗透[J].才智,2015(27):39.

作者:曾邦龙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乌江镇养龙小学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