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1
收藏
一、不要把时间花在难题上
有些学生喜欢攻克难题,花上一节课的时间把题做出来,会很有成就感。但是对于考试来说,这种做法就太不划算了。
记住:永远不要在考试的时候陷在难题里面出不来。你用一节课攻克一道题,其他题目怎么办,你时间够用吗?
高手的策略:养成习惯,一道题花10分钟仍然无法解决,那么就直接看答案,或者等老师讲解,因为,会做这道题,且能够举一反三,能够做充分的归纳总结才是最重要的目的。考试的时候,解决了会做的题并且确保没问题再来研究这道题。
看完答案,或者听完讲解之后,你必须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归纳总结:我为何没有解答出这道题,突破口在哪里,我为什么没找到,是哪些关键词汇触发了解题思路,我该如何建立条件反射,以便以后再次看到这些词汇信息,迅速找到相关突破口。记住,这才是最最重要的工作。
二、高水平重复
一道题,刚开始你不熟悉,那么,你需要做十遍甚至更多遍,把整个题目做到滚瓜烂熟。这个时候,如果你还在不断地重复做这道题,那么就是低水平重复,因为,你已经在浪费时间,不会再有进步了。
高手们会这么做:当这道题熟悉了,他就开始放弃了,把大把时间拿来,去攻克自己不熟悉的题目,不断地把陌生转化为熟悉。他们也在重复,但是,是高水平重复。
三、归纳总结
数学的归纳总结太重要了。顶尖优秀的学生,他们做一道题花5分钟,然后会拿出10-15分钟来做归纳总结,来写解题笔记。
归纳总结,其实就是解题联想,就是书写解题笔记,就是总结“条件反射”。要提高对关键词汇的敏感度,能够通过关键词汇,迅速建立起条件反射,找到解题突破口,这就是所谓的解题联想。这是数学高手的必修课。
归纳总结,总结的都是条件反射,也就是,我看到什么,就要联想到什么,然后一举突破这道题目。比如,看到“整数”这个词,我就要想到数学归纳法。
四、会做的题不失分
考场上需要稳中求进,稳就是快,欲速则不达。还要培养自己读题能力和解题能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很多学生喜欢拼速度,但是,失误百出。高手都是在稳的情况下,保证会做必对。并且,稳步前进的学生,他们的速度才是真正最快的。
稳中求进,基本能够保证一遍做对。有的学生,追求速度,题目写了一遍了,发现错了,那么要从头再来。两者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五、提前进入应考模式
虽然考前都会有几次大型模拟,但是,请相信我,模拟考试中,你很难找到升学统考的感觉。
找感觉,你需要整套去做升学统考真题
在整套做统考试题的过程中,你做的全部都是真题,因此,你会充分感觉统考考试题的出题类型和特征,找到那种统考的感觉,仿佛身临其境,能够充分了解升学考试的核心重点和出题规律。
在做过几套真题之后,你就可以完全的熟悉升学考试的模式以及答题思路,那么在真正考试来临的时候,你就可以完全不用适应,直接进入答题的状态。不仅仅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也能够更好的保证自己的心态和答题的效率。
2017中考数学一轮复习六大妙招揭晓
中考数学名师指点:立足双基提高反思能力
专家指导:中考数学冲刺超常发挥策略
中考数学解题实用方法汇编(2017)
2017中考数学一模复习指导:复习技巧
2017中考数学基本解法详解(填空题)
2017年中考数学一模考前辅导:注重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计划
2017中考数学名师指点:反复训练 进入高效思维状态
冀教版初二上学期数学分式同步练习
名师指点:中考数学复习法
人教版高三必修5数学数列单元练习2016
2016中考数学一模考点指导:菱形的判定公式定理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简单的幂函数(北师大版)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试题分享
中考数学复习需要重视的七大问题(名师指点)
高三人教版必修五数学第二章知识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华师大版初一数学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教学计划指导思想
2017中考数学优化复习的4大方法
中考代数复习六点建议讲解
2017年2016中考数学一模知识考点:不等式基本性质
专家锦囊:2017中考数学备考复习绝招
2016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阶段性测试题
2017中考数学名师指点:五步学习法事半功倍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华师大版初一数学近似数和有效数字教学计划指导思想
中考数学备考掌握好这些,教你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高三人教版必修五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中考数学考点分析:待定系数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