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探讨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中学生创新意识...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中...

小学数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探讨

2017-08-01 收藏

数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知识,它像一把钥匙一样能帮我们解决很多实际生活中的难题。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真正的启蒙阶段,教师在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这也是21世纪,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联系实际,树立创新的教学观念,用优化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优化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高效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巧设练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教学观念;优化教学;优化导入;激发兴趣;解决问题;巧设练习

数学是最能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智力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也就决定学生会有什么样的数学思维。可见,小数学教学的重任不但是学生的数学启蒙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意识。二十一世纪要求的综合型人才,不但是知识渊博的人,也是有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人。当今的素质教育,它的宗旨不就是以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吗?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可见创新意识已经深入国家教育的根本,也已深入每国民的心中。作为新一代的人民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显然是义不容易的责任。本着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做为数学教学中的一项主要内容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力求在教学中打开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在教学中联系实际,树立创新的教学观念

我们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来到学校就是为了获取知识,至于他们能不能学到知识,学了多少知识,那是学生本身的聪明与否,和教师教学没有关系。在这样的观念下,教师的教学只是依靠课本、参考书,把有限的数学知识传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给学生的知识就像一滩死水极其有限,让学生永远也不会自己学习、思考,变成数学课堂上学习的机器,教师操纵就动一下,学一下,教师不操纵,就不转不动,不思考,而且还违背了数学教学的灵活性,创新性,缺少了对学生思维逻辑,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改变小学数学教学的这种被动局面,教师要在备课的时候适当脱离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灵活施教。我们知道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也知道要让学生学习数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生活中也可以学到有用的,实实在在的数学知识。所以,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实实在在的客观事物,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体验身边鲜活的数学知识,增强他们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就要让学生的思想走出教室,摆脱教材上条条框框的定义、概念、公式等等,而是要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阔思维,创新性的学习,并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在理解中培养其创新意识和思维,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如,在给学生教学有关方位与数数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完全可以就地取材,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同学,看看他们在几行第几排等等。或者给学生一个模拟的电影院座位,再给一些特定的数字,看学生谁找的又准又快。通过这样联系生活的教学方法,不但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而且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给课堂教学氛围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用优化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一)运用优化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导入的简单、直观、有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好开始。比如,在给学生教能被5整除的那些数的特征时,我就让学生先动手试试有那些自然数能被5整除,再让学生随意给教师一个数,让教师判断一下能否被5整除。在这种导入的优化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就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教师正式开始教课,学生会被快速地带入,不但课堂教学效果好,而且在这种好奇欲望的探索中,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积极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兴趣来坚持和支撑。所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设法让学生始终保持对数学知识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认识学习的价值,广泛参加课外活动,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开阔视野,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保持始终如一的兴趣。这对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

(二)高效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好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千万不要一讲到底,满堂灌输,要努力给学生制造问题条件,把学生带进自主探索的教学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调动他们创新意识。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对折、测量,发现圆心的位置、圆的半径、圆的直径,以及它们各自的特征与关系等。再比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的题目:()()=33,让学生猜想、试想,看看括号里能填几?在学生填出了被除数21,除数是6时,再让学生看看能否填别的数完成这个()()=33的式子。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想象,尝试、猜测,他们的创新意识自不然就被调动起来了,从而把他们带到探索、创新的学习过程中,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三)重视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朋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尽可能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勿容置疑,数学中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升学习能力。

三巧设练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学习数学,给学生设计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熟练掌握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然而教材中的有些习题过于死板、老套,学生根据有限的条件,就能找到唯一的答案,没有可能性,也没有给学生留探索的空间,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多大用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题目,使他们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创新意识得到培养。比如,在教学生学习倍的认知时,我就给学生出了这样的一道题:水果篮里有6个苹果,2个火龙果,8个橘子,3个梨,1个柚子。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看看那几种水果的数是倍数关系。这样的内容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积极的探索、思考,也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其他同学不同的想法,从而丰富自己的数学思维,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另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在给学生设计问题时,也要掌握一定的原则,既要学生在练习中掌握知识和解决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的解题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的差别,根据教学目标内容,设计不同的练习。其次,要保证学生都能完成基本练习题,达到练习的目标,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比较深奥、抽象、枯燥,加之难度较大,不容易理解,更不容易提高,所以,如果学生对它没有兴趣,何来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多媒体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再加上教师精心设计的课件辅助教学,在很大程度就颠覆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减轻了学习的难度。多媒体言简意赅地解说、形象生动的画面,再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以及及时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能持久地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不知不觉地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性,有效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有积极地探索的精神,摸索出多种多样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也为国家培养全能型的创新人才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孔企平,胡松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J].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2002.7.

作者:崔应吉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中寺小学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