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中...

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2017-08-01 收藏

创新教育要让学生学到前辈开创的知识,更应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打下基础。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师权威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参与、善于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突破自身的教育思想,给学生思维空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教学中提倡自主辅以恰当的引导,给学生动手的机会激发创新意识,注重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小学的数学课堂变生动、有生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深厚的兴趣及丰富的情感的基础之上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节时,有的学生说:球是圆形。课堂立即发生了争论,有的讲:球不是圆形。这就要正面引导,告诉学生不能只说:是与不是,而是要说是与不是的理由来。于是,有的同学说:球是可以滚动的,所以球是圆形的。有的说:球是滚滚圆圆的球体,不是圆形。还有的说:我们站在高处,从上往下看球是圆的。但谁也说服不了谁。为了使学生争论的问题引入深入,我就拿实物和图片进行观察,其中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三角形、球体、正方体、长方体等,让学生把它们区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类,结果学生把圆形划在平面图形一类,而把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划为一类。这时就引导学生阅读课本,领会把圆规有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再把装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就画成一个圆。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在平面上画成的那条首尾相接的曲线叫做圆。因此,圆是平面图形,而球不是圆,它和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占有一定的空间,是体的一种。学生通过演示、争论对圆的认识更深一步。这样,学生有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主动求知过程中,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探索、细心观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情绪高涨,从而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诱导质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教师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如教百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一课,我出示例题:20+30,引导学生思考:20里面有几个十?30里面有几个十?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即50,所以20+30=50,讲授新课后,我布置了几道练习题,发现有一两名同学并没有按照我教的方法进行计算,采用的是另一种计算方法,我立刻表扬了这些同学,并引导学生归纳出新的计算方法:整十数加整十数,得数个位都是0,计算时只要看十位,十位和十位相加,得数是几,计算结果就是几十。在教学中,我发现我们的学生虽然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口头进行质疑,但他们已经知道用心去思考,去发现问题,找寻方法,可见,多思考,多质疑,不仅调动了智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其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情况或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给予引导、点拨或组织学生合作探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教学《认识图形》时,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准备一堆物体,要求同学从中找出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和球体,然后用铅笔把这些物体的一个面画下来,用橡皮泥印出立体图形的一个面,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信息,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接着,引导同学们小组合作,把这些图形试着拼、摆,组合出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可以拼出一间房子等等,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互相合作,设疑激趣,引导讨论,互相交流,发表观点。这样,让学生自已动手创造的新知,容易理解和记忆,不仅使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创新能力。

三、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以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前提下,老师起着诱导作用,学生通过把生活实际作为研究的对象,充分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并积极的与学生配合,以小组或集体等多种形式为单位,提供自己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在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与自己的经验为主导性情况下,常常能提出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自身能力能够全面和谐的发展。研究性教学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新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合作教学则充分地把个别化与人际互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生理需要的基础之上,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和竞赛。实行小组合作,在相互激发中互相促进,共同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百以内进位加法,我出示例题:15+8,创设情境:一支钢笔15元,一盒水彩笔8元,一共要付多少钱?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多种计算方法,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参与,通过讨论研究,找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说:老师,我们先用5元加8元等于13元,再用13元加10元等于23元,有的小组说:15元可以分成13元和2元,我们用2元加8元等于10元,10元再加13元等于23元,通过人民币的计算,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百以内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是要冒险的,而且创新并不一定会成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正确地看待创新,并不是只有成功的创新才是创新。对学生的要求更应该放开,只要学生有了创新的表现,即使由于学生的创新把问题搞错,教师也应该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并要及时指导,让学生继续积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学生长期处在肯定创新的学习环境中,自然会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贞扬《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12):194-194。

作者:谢盛芳 单位:重庆市长寿区川维小学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