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0
收藏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解析几何高考的命题趋势:
(1)题型稳定:近几年来高考解析几何试题一直稳定在三(或二)个选择题,一个填空题,一个解答题上,分值约为30分左右,占总分值的20%左右。
(2)整体平衡,重点突出:《考试说明》中解析几何部分原有33个知识点,现缩为19个知识点,一般考查的知识点超过50%,其中对直线、圆、圆锥曲线知识的考查几乎没有遗漏,通过对知识的重新组合,考查时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支撑数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考查时保证较高的比例并保持必要深度。近四年新教材高考对解析几何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类型:
①求曲线方程(类型确定、类型未定);
②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问题(含切线问题);
③与曲线有关的最(极)值问题;
④与曲线有关的几何证明(对称性或求对称曲线、平行、垂直);
⑤探求曲线方程中几何量及参数间的数量特征;
(3)能力立意,渗透数学思想:如2000年第(22)题,以梯形为背景,将双曲线的概念、性质与坐标法、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离心率等知识融为一体,有很强的综合性。一些虽是常见的基本题型,但如果借助于数形结合的思想,就能快速准确的得到答案。
(4)题型新颖,位置不定:近几年解析几何试题的难度有所下降,选择题、填空题均属易中等题,且解答题未必处于压轴题的位置,计算量减少,思考量增大。加大与相关知识的联系(如向量、函数、方程、不等式等),凸现教材中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要求。加大探索性题型的分量。
混合运算综合练习
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
混合运算复习
《练习课(一)》设计
笔算不退位减
我的作息时间
《图形与变换》设计
千克、克、时、分、秒和直角初步认识复习
复习万以内加减法口算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年数学上:《第二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 》教学设计
被减数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时 、分的练习
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时 、分 的练习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应用题)》教学设计
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用乘法口诀求商(一) 》设计
笔算退位减
《观察物体》设计
二年数学上:《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教学设计
万以内加、减法(二)复习
课题十三 笔算不退位减
二年数学上:《第二单元—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设计
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关系应用的练习
万以内加、减法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
《解决问题》设计B
加、减法计算练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