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0
收藏
“数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十大核心词之一,被认为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成为现在社会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素养的一部分,研究者对它有多种解释,其中之一的一种解释为: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
之前听过专家报告,对培养孩子的数感一知半解,如在学习“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小于1的数,积小于原数”,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数,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原数.在教学这个知识点时,我只是让学生通过计算去探究获得而已。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几乎是一句空话。
今天看到一个专家对一道题的解读,我深受启发,明白了培养学生数感的意义,并明白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上有一道习题:每平方米森林每天吸收二氧化碳为0.1千克,氧气的释放量是二氧化碳的0.75倍.某地一共有940平方米的森林,请问每天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释放的氧气量是多少?我执教这道题时,通常注重把学生的思维放在数量关系上,当学生得出:氧气=二氧化碳乘0.75,会运用计算求出吸收的二氧化碳和释放的氧气量而就此罢手了,并没有侧重培养学生的数感. 但这位专家却是在学生明白氧气=二氧化碳乘0.75时,教师踩了“刹车”,转而提问:同学们,咱们先不计算,你们看看这个式子,你觉得是氧气释放的多?还是二氧化碳吸收的多?学生开始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这时,师说:能不能试着用“画数学图”的方式,把这个式子的意思表示出来,我先稍微改一改:氧气的释放量是二氧化碳的3倍.你打算怎样用图来“说话”?学生板演、反馈.二氧化碳是每份,用一条线段来表示,氧气是它的3倍,用3条这样的线段来表示.师又改条件:氧气的释放量是二氧化碳的1板倍,你还能用这样的线段图来说话吗?生板演反馈.师又回到题目中,氧气的释放量是二氧化碳的0.75倍,如何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
专家老师通过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猜测,而后设立通过画图培养学生对3倍、1倍、0.75倍的数感。而与此同时,比较量二氧化碳却始终不变,这样由一个静态的数学量转变为动态的生成过程,在变与不变中,学生对于数量关系的感知实实在在,这样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对学生数感的形成尤为重要,今后在我们的课堂上,也要结合生活实际,深挖教材,培养学生善于用画图来说理,让培养数感不在是一句空话。
浅谈数学课程的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现象的思考
运用新课程理念,改革数学计算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一)
浅谈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别让新理念在潜意识里枯萎
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说的训练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途径
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关于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五年级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公开课教案
激活学生的快乐因子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数学中的应用
浅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改应把握的几点
关于提高口算速度的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后反思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公开课教案
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效果
智慧就在孩子们的手上
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创设情景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如何训练小学生的数学语言
五年级下册《购物战略》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