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老师随笔 让“培养数感”不再是一句空话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老师随笔 ...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老...

小学数学老师随笔 让“培养数感”不再是一句空话

2017-07-10 收藏

“数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十大核心词之一,被认为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成为现在社会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素养的一部分,研究者对它有多种解释,其中之一的一种解释为: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

之前听过专家报告,对培养孩子的数感一知半解,如在学习“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小于1的数,积小于原数”,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大于1的数,积大于原数,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原数.在教学这个知识点时,我只是让学生通过计算去探究获得而已。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几乎是一句空话。

今天看到一个专家对一道题的解读,我深受启发,明白了培养学生数感的意义,并明白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上有一道习题:每平方米森林每天吸收二氧化碳为0.1千克,氧气的释放量是二氧化碳的0.75倍.某地一共有940平方米的森林,请问每天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释放的氧气量是多少?我执教这道题时,通常注重把学生的思维放在数量关系上,当学生得出:氧气=二氧化碳乘0.75,会运用计算求出吸收的二氧化碳和释放的氧气量而就此罢手了,并没有侧重培养学生的数感. 但这位专家却是在学生明白氧气=二氧化碳乘0.75时,教师踩了“刹车”,转而提问:同学们,咱们先不计算,你们看看这个式子,你觉得是氧气释放的多?还是二氧化碳吸收的多?学生开始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这时,师说:能不能试着用“画数学图”的方式,把这个式子的意思表示出来,我先稍微改一改:氧气的释放量是二氧化碳的3倍.你打算怎样用图来“说话”?学生板演、反馈.二氧化碳是每份,用一条线段来表示,氧气是它的3倍,用3条这样的线段来表示.师又改条件:氧气的释放量是二氧化碳的1板倍,你还能用这样的线段图来说话吗?生板演反馈.师又回到题目中,氧气的释放量是二氧化碳的0.75倍,如何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

专家老师通过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猜测,而后设立通过画图培养学生对3倍、1倍、0.75倍的数感。而与此同时,比较量二氧化碳却始终不变,这样由一个静态的数学量转变为动态的生成过程,在变与不变中,学生对于数量关系的感知实实在在,这样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对学生数感的形成尤为重要,今后在我们的课堂上,也要结合生活实际,深挖教材,培养学生善于用画图来说理,让培养数感不在是一句空话。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