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以“核心问题”驱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教...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以“核心问题”驱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2017-07-03 收藏

所谓核心素养,即是指“人在复杂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总目标加以阐述,问题解决是其中的四个维度之一,可见基于问题解决,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乃至核心素养的目标得到实现。实际上学生数学知识的习得也好,数学技能的形成也罢,其最终落脚点都离不开问题解决。只有在具体的、基于真实背景的复杂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人的素养抑或数学核心素养才可能得以彰显和养成。

数学课上任何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到内化为个人能力。事实上都可以“以问题解决的方式”展开。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

时,我以“自己动手来制作一个圆形”为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实现对圆形概念的把握与建构。课前要求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准备相应的材料:剪刀,卡纸,小钉子数根、钉子板和橡皮筋,表面有圆形的物体等素材。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以不同的方式,建构自己头脑中认为的圆形。实践证明,尽管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学生还没有对圆形的相关特征获得相应的认识,比如定点圆心,定长半径,点的运动轨迹等,然而,经验、表象此时就开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各取所需、各尽所能,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建构了他们理解中的圆。尽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所制作出的“圆”不规范,甚至还有错误存在,然而,这些不规范与错误,恰恰为后续的深度对话提供了可能。“在用钉子板围圆形的过程中,你觉得需要用多少钉子?” “对于这位同学描出的圆形,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位同学剪出的是圆形吗吗,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吗?”对话与追问、碰撞与交流、质疑与解惑、实验与验证,为了说明自己制作出来的的确是一个圆形,学生动用了手头的一切工具,或测量长度,或折叠,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制作一个圆形。尽管,在比对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发现,自己制作的圆形不圆,又及时进行了修补与更正。正是在这一解决问题与分享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圆形的特征有了深入、深刻的认识与把握。

可以说,是问题解决牵动了圆认识的学习,是问题解决让圆的认识学习获得了一种独特的思维张力,是问题解决让学生卷入真实的、复杂的学习情境之中。而这一过程,恰恰是学生核心素养得以养成的重要路径。

可见在具体问题的召唤下,经由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建构、求同存异、质疑问难,由学生自己发现了、创造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貌浪费时间,但它却锤炼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创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