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3
收藏
所谓核心素养,即是指“人在复杂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总目标加以阐述,问题解决是其中的四个维度之一,可见基于问题解决,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乃至核心素养的目标得到实现。实际上学生数学知识的习得也好,数学技能的形成也罢,其最终落脚点都离不开问题解决。只有在具体的、基于真实背景的复杂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人的素养抑或数学核心素养才可能得以彰显和养成。
数学课上任何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到内化为个人能力。事实上都可以“以问题解决的方式”展开。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
时,我以“自己动手来制作一个圆形”为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实现对圆形概念的把握与建构。课前要求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准备相应的材料:剪刀,卡纸,小钉子数根、钉子板和橡皮筋,表面有圆形的物体等素材。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以不同的方式,建构自己头脑中认为的圆形。实践证明,尽管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学生还没有对圆形的相关特征获得相应的认识,比如定点圆心,定长半径,点的运动轨迹等,然而,经验、表象此时就开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各取所需、各尽所能,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建构了他们理解中的圆。尽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所制作出的“圆”不规范,甚至还有错误存在,然而,这些不规范与错误,恰恰为后续的深度对话提供了可能。“在用钉子板围圆形的过程中,你觉得需要用多少钉子?” “对于这位同学描出的圆形,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位同学剪出的是圆形吗吗,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吗?”对话与追问、碰撞与交流、质疑与解惑、实验与验证,为了说明自己制作出来的的确是一个圆形,学生动用了手头的一切工具,或测量长度,或折叠,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制作一个圆形。尽管,在比对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发现,自己制作的圆形不圆,又及时进行了修补与更正。正是在这一解决问题与分享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圆形的特征有了深入、深刻的认识与把握。
可以说,是问题解决牵动了圆认识的学习,是问题解决让圆的认识学习获得了一种独特的思维张力,是问题解决让学生卷入真实的、复杂的学习情境之中。而这一过程,恰恰是学生核心素养得以养成的重要路径。
可见在具体问题的召唤下,经由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建构、求同存异、质疑问难,由学生自己发现了、创造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貌浪费时间,但它却锤炼了学生的数学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创造,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教研心得 转变数学“学困生”的点滴感受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辅差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回访活动心得 教材回访 伴我成长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学期培优辅差计划
2019中考数学备考知识点:四则运算
2019中考数学备考知识点:旋转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课堂工作计划
2019中考数学备考知识点:二元二次方程组
2019中考数学备考知识点:二次函数
2019中考数学备考知识点:多项式运算
2019中考数学备考知识点:分式与二次根式
学习心得 《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之几何直观
2019中考数学备考知识点:轴对称与中心对称
2019中考数学备考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定义与定义式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2019中考数学备考知识点大全
小学一年级数学10以内查数练习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材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数学中最著名未解难题之一!“黎曼猜想”证明尚待检验
我的新手之路——第一次参加数学教研心得
教学心得 如何提高孩子计算正确率
教研小论文 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几个好习惯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德育计划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案教学设计
《圆周率的历史》教学反思
迷途灯塔——二年级数学教材教法培训心得体会
教学心得 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细节
新学期工作思路 立“军令状” 后
《成反比例的量》教学案例
2019中考数学备考知识点:代数定律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