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0
收藏
新课标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设计好学生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分析和交流,学生提出若干种方法,并进行分类整理,等找规律。由于学生细历了“做”的活动过程,有切实的体会因而理解是深刻的,有利促进学生新知的构建。教师要求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而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结果教学定论,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作为教师,应当让那些定论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活”起来,有利于促进新知的构建,同时也彻底地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动手操作活动,而学生就是一个个研究者,在动手操作中学生生通过手动、口说、眼看、脑思,主动地将有关的法则、性质等数学知识探究出来,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学生的心智在动手操作中运动,从而带动了他们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提高了思维水平,也促进了新知的构建。
如在教学一年级“认识物体”时,我让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特征得到进一步认识,让学生“滚一滚,堆一堆”体会一下平面和立体的区别,再让学生“摸一摸”,培养学生判断能力,最后可以组织学生动手“搭一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们在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建立了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亲历并体验了数学化过程,从而探究出了概念,轻松乐地构建了新知。
动手操作活动既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器官协调活动,丰富学生对抽象事物的感知,又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可接受的形式,解决了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所以教学中只有把这些知识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真正参与操作过程,才能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英国教育家波兰尼把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认识,他认为“许多技能、方法、态度、体会、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都是隐性知识,也就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这些知识很是抽象,特别让学困生难于理解,对于这类知识隐藏在生活中,但又无法在书本中以特定格式体现,教师也很难用语言去表述,学生探究起来肯定会存在很大的难度,只有把这知识安排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来体验、感悟、反思和总结来获得,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体会数学的奇妙”。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节时,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认识圆柱的特征,在教学圆柱的基本特征以后,我提出了“1圆硬币是圆柱吗?”,通过学生讨论后,我组织了学生“用刀削圆柱”的游戏,从而让学生在游戏操作中体会圆柱的基本特征。象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建构了新知,同时又提前发现了新的问题,产生了一股无法阻挡的求知欲望,真是动中学、学中乐!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论文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学数学教案:圆的周长(二)
小学数学教案:百分数应用题(一)
小学数学教案:百分数应用题(四)
人教小学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
小学数学教案:3.比例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案:数的整除复习(二)
小学数学教案:统计练习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反比例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案:四则运算的定律和性质复习
小学数学教案:复式折线统计图
小学数学教案:图形的变换
小学数学教案:2 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第一课时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负数
小学数学教案:比例尺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案:统计表
人教小学数学教案:3 圆柱的体积
小学数学教案:圆锥的体积
小学数学教案:用比例解应用题复习
小学数学教案:圆的周长(一)
人教小学数学教案:1 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百分数应用题(三)
人教小学数学教案:圆柱与圆锥3、整理和复习
小学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复式条形统计图实践活动课
小学数学教案:圆面积
小学数学教案:2 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
小学数学教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小学数学教案:比的应用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