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8
收藏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苏珊·莱文(SusanLevine)和团队在最近一期《心理科学》上发表的研究发现:小朋友数学不好,可能和辅导功课的爸爸妈妈有关系——因为他们有数学焦虑。
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经常辅导孩子数学功课,但是小朋友数学成绩非但没有什么起色,反倒呈现“熊市”,这可能会是父母的原因。
如果家长自己对数学感到焦虑,却又积极地辅导孩子的数学作业,孩子的数学成绩就会相对差一些,而且孩子还会因数学表现差,也逐渐“染上”数学焦虑情绪。
真的是这样吗?钱江晚报记者请教了杭州市长寿桥小学专职心理咨询师周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的心理学教授李康,杭州时代小学校长、浙江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唐彩斌,请他们从教育心理学和数学学习的角度,为大家解析这项有意思的研究。
有数学焦虑的人
看到数学题像看到了蛇
所谓数学焦虑,就是一看到数学题就开始害怕。
2012年,斯坦福大学研究者曾发现,处于“数学焦虑”状态中的学生,做题更慢也更容易出错,他们大脑中负责恐惧的杏仁核活跃程度上升,与推理理解和工作记忆相关的脑区活跃程度则下降。他们看到数学题时的反应,就像大部分人看到了蛇。
芝加哥大学莱文教授和她的同事选用了438名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小学儿童,其中一年级学生185人,二年级学生253人。
研究者要求这些小学生在学期初和期末的时候,各完成一次数学测验。莱文教授介绍说:“主要是一些简单的运算问题,用来考察他们的数学成绩。”与此同时,小学生还顺带着完成了一份评估他们是否有数学焦虑的问卷。
之后,研究者访问了小学生各自的家长,详细调查了家长们辅导孩子数学功课的频率,以及家长自己对数学的焦虑水平。
将孩子的成绩、数学焦虑,和家长的辅导频率、数学焦虑对应起来分析,研究者得到了预期的结果:父母越害怕数学,孩子的数学成绩就越差。
“但是这个效应并不是遗传的关系,而是受家长辅导频率的影响。”莱文是这样解释的。也就是说,只有经常辅导孩子数学功课的家长,他们的焦虑才会像热传导一样,“传”至孩子的成绩上;而那些对孩子功课漠不关心的家长们,即使是被数学吓破了胆,也不会对孩子的成绩有什么影响。
莱文教授在文中还特意强调,所谓“经常辅导”,就是说家长的辅导频率在所有家长中位于前15.85%这个区间内(高于平均水平)。
数学焦虑在中国很普遍
因为这门课太重要了
焦虑是种情绪,通俗地讲,它就是担心。
杭州市长寿桥小学专职心理咨询师周佶估计,如果中国家长和孩子去接受莱文教授的这组调查,结果可能更糟。
“数学焦虑在中国家庭中实在是太普遍了。”周佶解释说,家长们的担心往往并非建立在孩子数学成绩已经不好的基础上,而是预测性地担心孩子学不好。
小学数学课堂的创造性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到底难不难
常用的小学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应对升学考试的技巧
怎样培养学习的自主能力
教师应具备的五个核心能力
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的教育幸福
教师必备的12种素质
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心得
数学教师批改作业心得
有关教师评课的六种方式
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堂上教师出错了的4中情况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交流
《小学数学教师》读书心得
拓展教材内容 促进有效发展──“表面积的变化”教学实践与反思
优秀教师的成功秘笈是什么?
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小学数学公式大全总结
数学错题集的重要性
热烈祝贺教育天津图书大厦校区学员——陈祎玮
小学教师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体会
参加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几点体会
快速记忆数学知识点的诀窍
教师怎样才能达到完美境界?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提升小学生数学教学中操作的思维价值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