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7
收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能力
目标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情感
目标 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
创境激疑
合作探究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拓展应用 教学预设 个 性 修 改
总 结 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式训练
作业布置 一、复习铺垫。
1、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板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为什么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板书设计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根据情境提问题并列式。
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生活垃圾,以及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情况。渗透不乱扔垃圾,自觉把垃圾分类处理的环保教育。
用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类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情境中的数据,提出问题:(1)废金属和纸张垃圾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
(2)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
引导并指名学生列式:+ - (板书算式)
2、比较不同,导入新课
教师:黑板上这两道题,同学们能直接算出结果吗?(不能)刚才那些题你们算得特别快,为什么这两道不行呢?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指名回答)
教师:是的,像黑板上这样,由不同分母分数组成的加减法,叫异分母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不同。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新课
例1(1) +
1、理解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教师:我们先看第一道加法题: + ,为什么分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呢?(指名回答: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就不同,就不能相加)
看扇形图加深理解。
2、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教师:只要解决了什么问题, 和 就可以直接相加了?(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用什么方法可以转化呢?同学们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
你们可以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研究。
学生分组讨论、试算,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教师:都研究的差不多了,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哪个小组同学愿意到前边谈谈你们的想法?
各小组介绍各自的计算和思考过程,引导学生比较评价,选出最好的方法。
板书: + = + =
例1(2)-
1、 引导学生用刚才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 -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算。
2、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
教学后记
高一数学互斥事件1
高一数学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图象
高一数学数学归纳法
高一数学排列2
高一数学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1
高一数学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高一数学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
高一数学函数课件2
高一数学平面课件1
高一数学幂指对函数增长的比较
高一数学回归分析2
高一数学函数的零点2
高一数学平面课件2
高一数学平面与平面垂直2
高一数学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2
高一数学排列1
高一数学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高一数学正整数指数函数
高一数学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1
高一数学回归分析1
高一数学求函数的值域1
高一数学函数课件1
高一数学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2
高一数学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高一数学总体特征数的估计2
高一数学总体特征数的估计1
高一数学平面与平面垂直3
高一数学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3
高一数学指数扩充及其运算性质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