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数学最后的备战宝典_考前复习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2017年高考数学最后...
首页>学习园地>考前复习>2017年...

2017年高考数学最后的备战宝典

2017-04-20 收藏

要说高考前的数学复习经验,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是要掌握错题整理的本质。

因为错题的整理不是说仅仅停留在对于平时出错试题的誊写。你要做到的一是对错题有真正的理解,即对考点有所把握;二是能判断不同解题方法的优劣,明确错误原因,因为很大一部分的错题是由于错误的方法造成的;三是能独立地书写正确解法,如此你的错题本才可能会有所成效。以上提到的是考生在错题这方面应该注意的细节。

其次是关于具体各个板块的针对性复习:

填空+选择

这个板块有两种题型:一类是中档题,这类题需要控制时间严格操练,高考强调这部分的快速准确性。这类题可以找一本习题来操练,有本《高考数学双基达标百分百》还是比较推荐的。对于这类题型,要学会在了解不同方法的区别:简便程度和适用范围,因为有些方法固然巧妙但是用在一些题上就会出现一系列比如定义域之类的问题。一类是技巧性难题, 这类题如果从方法上说只能是见一道积累一道,只能从感觉上多多把握,尽可能的去利用抽象思维,比如有些抽象函数的题看似复杂,有了感观的认识可能会简便不少。但从整体上说,这个板块的题需要将时间尽量控制在40分钟之内,以免之后慌张。

压轴题

高考数学的压轴题主要无非四大类:(抽象)函数,数列递推性质,解析几何运算,抽象集合。我们先谈谈函数,它和不等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至少要对复杂不等式的处理方法有所把握,尤其注意分类讨论。其次是数列问题,要善于把握递推性质,因为递推是归纳的基石,很多抽象的数列都需要用递推归纳来解决。解析几何可谓是一大巨头,它的困难之处不在于像其他压轴具有思考上的障碍,而在于你认为思路清晰,但是计算难度大,反而由于方法不当“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高考前夕,我们需要归纳解析几何的基本解题套路和题型,发掘计算简便的方法,注意一些特殊性质,例如“焦点三角形”等。最后是数集问题,由于此类问题变化多端,我所能给出的建议无非便是:先猜后证。

经验分享

从高一上到高二上,我的数学便一直处于一个瓶颈期,虽说课堂上老师教授的内容都能吸收,但是在应对较难的习题时,速度总会比别人慢上一拍,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往往求教于同桌,而这种情况直到高二下才有所改善。从那会起我选择坚持每天解决数道难题,并且尽量坚持不看参考答案,因为参考答案会阻塞创新的本能,也会不断加大你对“拒绝思考”的依赖性。尤其是高三前的那个暑假,每天晚上都会去老师家中上课,虽然被虐的“体无全肤”,有时甚至连解答都要研究好久才能初窥门径,但正是这种魔鬼式的训练,才恰恰锻炼了我对难题的承受能力及思维的广度,一周思考一道题的情况并不鲜见。

我提及这段经历的原因并非是说希望你们在高考前夕再去接触大量的难题怪题,而是说你们对于数学要保持基本的习惯:敢于挑战难题,思考难题时敢于另辟蹊径,不要对解答有过强的依赖性从而阻塞自己的思路。这三点不仅仅针对难题,别的题亦是如此。

接着谈谈我在考前是怎么复习的,首先应该要做到我之前谈到的一系列细节,之后你才能循序渐进。考前月余,在家中对错题本可以反复温习,不仅仅是再做一遍错题,还可以自行举一反三。周末之际可以调整好高考数学的生物钟,在相对的时间内完成一份完整细致的答卷,以便你在高考那会大脑具有足够的兴奋度。

考场经验

作为高考的过来人,想简单谈谈考场上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

1.遇到难题不要过于纠结,可以接受暂时性的舍弃。

2.草稿规整,便于检查。

3.注意每个大题时间的把握,不要因为担心出错而导致简单的题磨很久,但是平时强调的步骤细节不能遗漏,高考强调一定的过程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