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和答题的技巧_考前复习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和答题...
首页>学习园地>考前复习>高中数学学...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和答题的技巧

2017-04-20 收藏

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数学是我们的学习核心,尤其对于文科学生,得数学者得“天下”。如何才能花最少的时间学习好数学呢?我的建议如下:

听课篇:

数学比较理性,熟练掌握、运用,需要我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就是看书与做题。首先大家应该明白:不单单是数学,所有的科目80%甚至更多是我们可以自学的,高考考查的是大家的能力,而这就是能力的一种体现。教育的目的不就是培养我们自学的能力吗?(扯远了,步入正题)对此,我详细地给大家讲述如何预习、学习与复习。

预习:如果你想把数学学好,单纯地做学校发的资料是远远不够的。去学校旁边买一本侧重讲解的参考书(对于高一高二学习新课本知识的同学)。在老师讲课之前,先把课本中要学习的内容看一遍(用心看),定义、公式可能记不住对吗?对,看着写着,一遍不行再来一遍,把这些基础弄清楚为止(别说看不懂,这要是看不懂那别学数学了,做其它科目的题去吧)。之后看你买的参考书,这比课本上所讲解的又深了一个层次,每讲解一个知识点,都会有一两个例题(弄明白,这些都是典型的)。看完后,把课本、参考书上面的知识点再回顾一遍,做课本后面的习题(千万别小看这些题),再做你买的参考书上面的题,之后做学校发的……(总之,你要明白,题目的千变万化不背离其宗,你一定要把基础打牢。你身边的同学,总有相当一部分平常数学学的也不错,可总考不出高分,Why?因为基础题常常做错,一方面是粗心,更多的是对某些知识点理解有偏差,一般的思维出错是很难的,除非是看错条件、看错题。其实,高一、高二,就算是高三的学生到最后也是回归基础)。

听课:你的预习基本可以让你明白90%了,至于课堂,有的放矢吧。你的选择有很多,如果你的知识点掌握的已经很好,你可以再进行回顾,也可以自己找题做(尽可能多做题,见的多、做的多、反思的多更好);如果你的知识点掌握的不是太好,你可以跟着老师再把知识点记忆一下。当老师拓展新的知识点时要认真听(其实你都已经在你的参考书中见到过了),再听一下,加深理解。

复习:对于各科而言,复习都很重要。拿数学来说,好多同学认为就是不断的刷题。其实不然,当你要做课后习题的时候,首先应先温习教材知识点(做到你自己不看书可以把所有大小知识点有条理地默写出来,同时要用脑子思考),之后看你的课本后面是否有做错的题目,如果有,再做一遍,最后就是找题做了。特别注意:做的时候就算不会也别看答案,5分钟没有头绪或做不出来的题pass,直接下一题,抽课余时间、自习时间更正错题(个人建议抽课余时间,课余时间完全可以更正,哪怕是蜻蜓点水,因为这样在自习课又可以做新的题、学习新的知识了)。当你更正完一道错题后,看看这题有哪些新颖独到之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用符号标记(买些不同颜色的笔,用不同的符号标记不同的错题和好题(例如:某些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可用圆圈标记;某些有简单方法但自己并不知道,用三角标记;某些条件限制过多容易出错,用正方形标记……总之,你认为好的题都标记下来,方便以后复习)。对于这些错题,更正完答案后,抽自习把所有的错题重做一遍,做一道反思一道(建议用自习课做,自习安静,这些题都是你做错或做不出来的题,这才是精华,你需要好的氛围)。三天之后,把你这三天标记的错题再做一遍(这时的速度快多了)。一周后,把本周标记的错题继续做一遍(你会发现你已经掌握的相当熟练了)。两周后,把本学期的错题做一遍,时间很可能不充足,看也可以,必须在看完题目后有解题思路,如果没有,你一定得重做。一月后,两月后……(你懂的,如果你不看,那你下次遇见相似的题目,你很可能错的跟第一次一模一样,做的时候反思反思反思、总结总结总结)。要知道啊,上面做的是不重叠的,别光复习这些题,不做其他题了。新做的错题,按一周的方法做,三天,七天复习,半月,一月,两月……放这里面一起复习。到最后那些做N遍的错题,你一眼就能看出来思路,而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题标记出来,这学期不用再看了。

建议:至于错题本,个人建

议高一高二不用,把你做过的那些资料放好,特别你标记的题,那是最有价值的。高三需要的是归类总结,而不是错一题就抄一题、做一题、反思一题(不仅浪费时间,最关键的是乱乱乱)。归类总结的不是题目,而是整类题的思考过程。做不完的题,错不完的题,关键得把东西变成自己的。错题本会花你很多宝贵时间,到最后你也不一定看,别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可以,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这段只是建议,根据个人情况,取其精华就好,但要记得与自己的精华相结合哦)

总序:数学的理解、运用需我们长期积累、反思。高考数学考试时间两个小时,你只需最大限度的得分就行,有些题虽然不会做,但并不代表不能得分,尤其是选择。以下便是对各类题的技巧与方法(拿全国卷为例):

注意:审题很重要,别一看题上去就做,一方面容易看错条件,另一方面会忘记运用一些方法,但二者都会浪费你的时间。看完题目后想10秒,看看什么方法最为合适。

选择题:(不管你怎么做,以最快的速度选出正确答案就行)

1、排除法: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可从选项入手;

2、特例法:特例法不只包括特殊值,还有特殊位置、特殊关系、特殊图形、特殊函数、特殊数列等;

3、数形结合法:数形结合能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4、验证法:根据所给答案的差异,带入特殊的值进行验证;

5、估算法:根据题中数值的特点和取值界限做出估算,加快做题正确率和速度;

6、等价转换法:把复杂没见过的问题等价地转化成我们熟悉学过的问题;

7、正难则反法:正面解决很麻烦,但换个角度去解决就可能很简单;

8、构造法:构造主要是将抽象问题转化成常见的数学模型,常常遇见的有:构造数列、构造函数、构造对应关系、构造方程、构造向量等;

9、直接法: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通过简单的方法去做,大多题目需要你直接计算作答;

特别强调:首先你要明白,没有好的基础那些方法很难灵活运用。此外,选择题方法并不是单一运用的,一道题常常会用到好几种方法。平常做题时,多思考一题是否可以用多种方法去解,看哪种解法最优(但几种方法你尽可能的都去掌握)。最后,做题尽管大胆尝试自己的解法,不用效仿答案、老师、同学,要有自己的认识与见解(前提答案得正确哈)。

填空题:最好的方法就是你会做,某些特殊图形、特殊值等能让你解题更快,平常做题用心体会。其实选择方法适应相当一部分的填空题。

综合题:总结一些常规题易错的地方(高考考的要是不常规那看各自本领了,反正大家都一样)。另外,做题顺序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比如你可以按17、18、22、19、20、21的顺序去做(由易到难)。

17题常是三角或数列(你可以在自己本子上这样总结)

三角大题易扣分处:

1、变换之后要写sinA不等于0,再同除,求角时要写因为A属于(0,π),再写所以A=多少度;

2、两边不能直接除cosA(因为cos90=0),除非题中说在钝角或锐角三角形中。否则,移项,讨论;

……

数列大题易扣分处:

1、题中没有给d和q,一定先设出来;

2、特别是给出等比数列前N项和,让你求通项,一定要讨论q=1和q≠1;

……

18题常是独立检验和概率结合

1、算的K方要与题中给的临界小数点保持一致(题中给的表格中小数点有几位你最好保留几位);

2、所求K方大于某值有影响,小于没影响;

3、计算的时候别直接算,分子分母一直约分后再计算;

……

23题根据所学自己总结(建议选参数方程)

19题文理的方法有所不同,自己总结

20题一般是圆锥曲线

1、设而不求首先你得先设出他们的交点坐标A(x1,y1),B(x2,y2);

2、注意联立后写判别式大于0,再用韦达定理;

3、注意讨论斜率不存在或为0;

……

21题一般是导数及其应用,按照上面方法总结吧!

数学考满分很难,但120+应该没问题的呀!大题17、18、23必须得拿满分,19也不算难,20可以写到韦达定理那里,21起码可以做第一问吧,选择填空考60也够1

20了啊,说不定考65、70、75、80这都说不定啊(看题难度,不过你难人家也难,这不是问题的)。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是自己的短板,其实你考120+也跟别人拉不开多少分的,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脚踏实地,你一定可以的,加油!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