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3
收藏
一、研究考纲,把准方向
为更好地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教师应指导考生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要求和命题要求,熟知考试重点和范围,以及高考数学试题的结构和特点。以课本为依托,以考纲为依据,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复习时要花大力气,突出以能力立意,注重考查数学思想,促进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命题指导思想。
二、重视课本,强调基础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对通性通法的考查,并且一些高考试题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尽管剩下的复习时间不多,但仍要注意回归课本,只有透彻理解课本例题,习题所涵盖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例如,高二数学(下)中有这样一道例题:求椭圆中斜率为平行弦的中点的轨迹方程。此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方法在2005年春季高考、2007年秋季高考、2010年秋季高考的压轴题中多次出现。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查,特别是对重点知识的重点考查;重视数学知识的多元联系,基础和能力并重,知识与能力并举,在知识的“交汇点”上命题;重视对知识的迁移,低起点、高定位、严要求,循序渐进。
有些题目规定了两个实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叫做“接近”,以递进式设问,逐步增加难度,又以学生熟悉的二元均值不等式及三角函数为素材,给学生亲近之感。将绝对值不等式、均值不等式、三角函数的主要性质等恰如其分地涵盖。注重对资料的积累和对各种题型、方法的归纳,以及可能引起失分原因的总结。同时结合复习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对复习过程进行计划、调控、反思和评价,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突破难点,关注热点
在全面系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应该做到重点突出。需要强调的是猜题、押题是不可行的,但分析、琢磨、强化、变通重点却是完全必要的。考生除了要留心历年考卷变化的内容外,更要关注不变的内容,因为不变的内容才是精髓,在考试中处于核心、主干地位,应该将其列为复习的重点,强调对主干的考察是保证考试公平的基本措施和手段。同时,还应关注科研、生产、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归纳,这对提高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就大有裨益。
高中数学安徽--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高中数学第四册教案0912
小学五年级综合能力训练(二)
高二数学平面与平面垂直教案4
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试卷
高二数学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1)(学案)
小学五年级综合能力训练(一)
高二数学-概率与统计问题的题型与方法
高二数学平面的性质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教案1
高二数学第七章直线与圆方程(小结)(学案)
2011—2012五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五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二数学—空间直线教案
高二数学直线与平面垂直教案2
高二数学 二项式定理(2)
2012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调研试卷
高二数学安徽--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高二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
实验小学五年级下数学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数学—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高二数学排列、组合、概率小结
高二数学—棱柱与棱锥教案
北师大五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试题
高中数学第四册教案0916
高中数学第四册教案0915
高二数学-二项式定理(1)
高二数学直线和平面平行及平面与平面平行(学案)
高中数学第四册教案0913
北师大五年级下数学第四单元长方体(二)单元试题
高二数学—多面体与球(学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