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8
收藏
上周,听了学校两位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他们分别是这样设计的:
A教师:
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B教师: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然后思考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原因是什么?先思考,然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量一量你所画的所有的直径和半径;比一比你所折出的所有的直径和半径,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小组讨论讨论,怎么把你们发现的过程描述给大家听。
师: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
生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生2:在同一圆里,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生3:如果用字母表示,则是d=2r。r=d/2。
师:这是同学们通过自学获得的,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呢?
生1:我可以用尺测量一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那我们一起用这一方法检测一下。
……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通过折纸,我能看出它们的关系。
……
分析:
1、两个案例都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注重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从当堂的教学效果看,前者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是被教师牵着鼻子做;而后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操作积极投入。
2、两位教师在课堂上都进行了小组合作、实际操作,但效果却相差甚大,这其中的原因是:教师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设计的要素,是否真正了解学生,真正找到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唯有专业地读懂学生,才能真正地教好学生。
3、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以人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站在学生立场思考问题。课例中,对于小学毕业班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半径和直径的关系”通过自学完全可以弄明白,而教师A无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经验,以为学生未知,引导学生操作;面对已知结果的操作探索,学生索然无味,激不起操作的热情。而教师B则充分正视学生的现实,调整教学思路,把对未知的探索变为对已知的思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4、教学就是基于经验并改造经验的过程。建构主义非常强调个体的经验,认为个体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展开的,让学生充分调集和展示经验,是师生高效对话的前提。我们不仅要充分承认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还要尽可能了解学生已经有了哪些“颜色”。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说:“数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通过数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使学生积累实践的经验,也要积累思维的经验。全国数学名师黄爱华提出,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生动,而且要深刻。很明显,B老师已经为学生创设了一次成功的数学活动,我们可以预测这样的活动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这种魅力,一方面是因为它承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学生感受到数学很简单、很日常、很好玩,有信心,有兴趣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多感官的活动,探究这些亲切有趣的现象背后的原理,积累了一定的思维经验,建立了一定的数学模型,提高了数学能力,由此可以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持续动力。
数学脑筋急转弯:按时吃药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成语
数学脑筋急转弯:排列队形
数学脑筋急转弯:地球与太阳
数学脑筋急转弯:谁亏了
数学脑筋急转弯:舔冰棒
数学脑筋急转弯:渡船
数学脑筋急转弯:倒拔垂杨柳
数学脑筋急转弯:夜黑风高的晚上
数学脑筋急转弯:猫吃老鼠
数学脑筋急转弯:组合数字
数学脑筋急转弯:富豪的东西
数学脑筋急转弯:砸玻璃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苹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棒球比赛
数学脑筋急转弯:篮球鞋
数学脑筋急转弯:吹蜡烛
数学脑筋急转弯:小朋友游泳
数学脑筋急转弯:妈妈熨烫衣服
数学脑筋急转弯:买衬衫
数学脑筋急转弯:四减一等于五
数学脑筋急转弯:什么蛋不能吃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水果
数学脑筋急转弯:报纸消息
数学脑筋急转弯:5比0大和0比2大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馒头
数学脑筋急转弯:妈妈买鱼
数学脑筋急转弯:几个子女
数学脑筋急转弯:看棒球赛
数学脑筋急转弯:按时吃药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