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7
收藏
第4课时 9的乘法口诀
导学案设计课题 | 9的乘法口诀 | 课型 | 新授课 | ||||||||||||||
设计说明 |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遵循知识的迁移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了解和掌握新知。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教学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就是兴趣。因此设计时从兴趣入手,让学生观察九连环,通过教师简单地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新知的探究中,然后借助以往的经验编制9的乘法口诀,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2.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探究空间。 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要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活动牢牢掌握新知。开展活动可以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体验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本课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单纯的背诵口诀,而是让学生经历口诀的探究、验证、推理的过程,进而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为此,教学设计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与发现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获取知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九连环及其图片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 | 1.出示九连环,简单演示摘下1个铁环的过程,让学生感受这个神奇的过程。 2.出示多幅九连环图片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思考1个九连环是由多少个铁环组成的,2个、3个……9个九连环是由多少个铁环组成的,应该怎样计算。 | 1.仔细观察,近距离接触九连环,感受九连环的神奇。 2.观察九连环图片,发现1个九连环是由9个铁环组成的,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1.口算。 6×8= 8×1= 7×5= 5×4= 1×6= 7×2= 5×6= 3×4= 4×6= 8×8= | ||||||||||||||
二、自主探究,编制口诀。(15分钟) | 1.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尝试根据1个九连环列出乘法算式,并编制第一句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根据2个九连环列出乘法算式,并编制第二句乘法口诀。 3.引导学生完成上面的表格,并根据表格继续编制乘法口诀。 | 1.观察九连环图片,可以列出算式:9×1=9或1×9=9。根据算式编制乘法口诀:一九得九。 2.1个九连环由9个铁环组成,是1个9,2个九连环就是2个9,能列出两道乘法算式:9×2=18或2×9=18。根据算式编制乘法口诀:二九十八。 3.观察表格里已有的数据和九连环图片,完成表格,然后根据表格继续编制9的乘法口诀。 | 2.根据乘法口诀列出算式。 七九六十三 □×□=□或 □×□=□ 六九五十四 □×□=□或 □×□=□ 3.看图列式计算。 | ||||||||||||||
三、进一步探究,体验成功的喜悦。(10分钟) | 1.出示乘法口诀,引导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句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编制的乘法口诀。 3.引导学生观察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忆方法背乘法口诀。 | 1.一共有9句乘法口诀。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乘法口诀。 3.认真观察9的乘法口诀,交流特点。 发现:9的乘法口诀有9句,每相邻两句的积都相差9,“九九八十一”这句乘法口诀只能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其余每句都可以列出两道乘法算式。 4.背乘法口诀,交流心得。 | 4.游乐场。 (1)9个小朋友一起玩碰碰车,一共要花多少钱? (2)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 ||||||||||||||
四、巩固应用。(6分钟) | 1.出示教材80页例4情境图,让学生独立把情境图下面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2.教材80页“做一做”。 | 1.认真观察,根据龙舟上的人数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说出所运用的乘法口诀。 2.运用乘法口诀准确、快速地计算表内乘法。 | 5.在○里填上“+”或“-”。 9×3=9×4○9 9×6=9×5○9 | ||||||||||||||
五、课堂总结。(4分钟) |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 |||||||||||||||
教师批注 | |||||||||||||||||
板书设计 | 9的乘法口诀 1×9=9 9×1=9 一九得九 2×9=18 9×2=18 二九十八 3×9=27 9×3=27 三九二十七 4×9=36 9×4=36 四九三十六 5×9=45 9×5=45 五九四十五 6×9=54 9×6=54 六九五十四 7×9=63 9×7=63 七九六十三 8×9=72 9×8=72 八九七十二 9×9=81 九九八十一 |
北京课改版八上11.1《分式》word教案
2012京教版八上11.1《分式》word学案
北京课改版八上12.1《平方根》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九上22.3《圆的对称性》word教案1
北京课改版九上23.1《求概率的方法》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八上11.3《分式的乘除法》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八上13.1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九上22.4《圆周角》word学案
北京课改版八上13.3《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word教案
2012京教版八上11.3《分式的乘除法》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八上13.7《直角三角形》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九上21.5《应用举例》word教案
2012京教版八上11.2《分式的基本性质》(第二课时)word教案
2012京教版八上11.3《分式的乘除法》(第二课时)word教案
2012京教版八上11.1《分式》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八上13.9《逆命题 、逆定理》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八上12.7《二次根式的加减法》word教案
2012京教版八上12.3《用科学计算器开方》word教案1
2012京教版八上11.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应用》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八上11.2《分式的基本性质》word教案2课时
北京课改版八上13.4《全等三角形》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八上12.4《无理数与实数》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九上22.2《过三点的圆》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八上11.4《分式的加减法》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八上13.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八上12.3《用科学计算器开方》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九上22.1《圆的有关概念》word学案
2012京教版八上11.4《分式的加减法》(第二课时)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九上22.2《过三点的圆》word学案
北京课改版八上13.11《勾股定理》word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