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7
收藏
第1课时 7的乘法口诀
导学案设计课题 | 7的乘法口诀 | 课型 | 新授课 | ||||||||||||||||
设计说明 |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只有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学习和探索新知识,并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的结构化,才能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本课时利用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从生活入手,提升感性经验,总结并运用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基于这些,本教学设计突出以下两点: 1.猜谜激趣,增强探索欲望。 上课伊始,设计了猜谜语环节,通过对学生的各种发现作出积极的正面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显。 2.加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突出知识的迁移。 通过探究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引导学生回忆表内乘法(一)的知识,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发现7的乘法口诀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 七巧板 七星瓢虫图 学生准备:七巧板 七星瓢虫图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 | 1.猜谜语。(课件出示) 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 蚜虫怕见它,棉花最欢迎。 2.课件出示七星瓢虫图,引导学生观察。 3.引导学生思考:1只七星瓢虫身上有7个点,2只七星瓢虫身上有多少个点?你是怎样想的?3只?4只?5只?6只?7只呢? | 1.听谜语,独立思考,试猜答案。 2.观察七星瓢虫图。 谈观察中的发现(七星瓢虫很可爱,它的身上有7个点。它是庄稼的好朋友,爱吃蚜虫) 3.倾听老师提出的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1.口算。 6×4= 5×6= 3×3= 6×6= 7+6= 5+7= 4×5+8= 3×4+6= | ||||||||||||||||
二、合作探究,编制口诀。(15分钟) | 1.引导学生根据1只七星瓢虫身上的点数列出乘法算式,编制一句口诀。 2.引导学生根据2只七星瓢虫身上的点数列出乘法算式,并填写下面的表格,编制第二句口诀。
3.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的表格,继续编制7的乘法口诀,然后汇报。 | 1.1只七星瓢虫身上有7个点,列式为7×1=7或1×7=7。 根据列出的算式编制一句乘法口诀:一七得七。 2.1只七星瓢虫身上有7个点,是1个7,2只七星瓢虫身上的点数就是2个7,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7×2=14和2×7=14。 根据两道乘法算式能编制一句乘法口诀:二七十四。 根据口诀填表。 3.认真观察表格里的数据,编制7的乘法口诀,然后汇报。 | 2.根据口诀写算式。 三七二十一 □×□=□ □×□=□ 六七四十二 □×□=□ □×□=□ 四七二十八 □×□=□ □×□=□ 3.看算式说口诀。 3×7=21 5×7=35 7×6=42 7×7=49 7×1=7 2×7=14 | ||||||||||||||||
三、进一步探究,体验成功的喜悦。(10分钟) | 1.课件出示口诀,引导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句口诀。 2.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编制的乘法口诀。 3.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背口诀,分享记忆口诀的窍门。 | 1.数出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7句。 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口诀,同桌互动。 3.认真观察7的乘法口诀,交流发现。 根据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其余的每句口诀都能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积都相差7…… 4.背口诀,交流心得。 | 4.算一算,北斗星是由几颗星组成的? 5.算一算下面这首诗共有多少个字。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 ||||||||||||||||
四、巩固练习。(6分钟) | 1.课件出示教材72页例1中的七巧板图。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出对应的口诀。 2.教材72页“做一做”。 | 1.认真观察,根据一组图案很快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说出对应的口诀。 2.准确快速地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时所用的口诀。 | 6.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
| ||||||||||||||||
五、课堂总结。(4分钟) | 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 |||||||||||||||||
教师批注 | |||||||||||||||||||
板书设计 | 7的乘法口诀 1×7=7 或7×1=7 一七得七 2×7=14或7×2=14 二七十四 3×7=21或7×3=21 三七二十一 4×7=28或7×4=28 四七二十八 5×7=35或7×5=35 五七三十五 6×7=42或7×6=42 六七四十二 7×7=49 七七四十九 |
苏科版九年级上5.3圆周角(2)课件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5.1圆(2)课件和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第1课时)课件ppt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测试题
苏科版九年级上3.3二次根式的加减(2)课件ppt
江苏省太仓市第二中学九年级上5.4确定圆的条件课件ppt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第3课时)课件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课件ppt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课件ppt
直接开配方法课件ppt苏科版九年级上
第三单元方程测试题(冀教版五年级下)
5.2圆的对称性(1)课件ppt苏科版九年级上
苏科版九年级上5.9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课件ppt
3.1二次根式(1)课件ppt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九年级上
5.3圆周角(1)课件ppt苏科版九年级上
《应用题》练习试题
冀教版五年级下第四单元分数乘法测试卷B卷
太仓市第二中学九年级上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课件
苏科版九年级上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课件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4)课件ppt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课件ppt苏科版九年级上
苏科版九年级上3.2二次根式的乘除(1)课件ppt
苏科版九年级上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课件ppt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课件ppt(职称微型课)
3.3.1二次根式的加减(1)课件ppt苏科版九年级上
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课件ppt
太仓市第二中学九年级上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四)课件
4.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公式法2)课件ppt苏科版九年级上
苏科版九年级上5.8弧长及扇形的面积课件ppt
冀教版五年级下第四单元分数乘法测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