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7
收藏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开始。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且能够辩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
《课标》告诉我们,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广漠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本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下探索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效地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正如“课标”中所说的,使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听完王丽老师的《认识物体和图形》细细回顾,使我受益匪浅,课的成功之处贯穿课的始终。
1、面向全体、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整个教学环节,王老师始终把学生的体验、探索放在首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说一说、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数一数、连一连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2、精心预设
王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摸、想、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由于圆柱和球的特征比较明显,容易辨认,而长方体和正方体容易混淆,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它们的不同,比较它们的不同,并先让学生观察特殊的长方体,教师验证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大小一样,从而能够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再由生活中具体的物体,到脱去“花外衣”的抽象的几何图形,自然过渡,水到渠成。
3、驾驭生成
本课教学难点是辨认正方体和长方体,特别是学生对于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容易混淆。因此王教师对症下药,她是这样设计的:先认识长方形,通过让学生看、摸,理解长方形的特点。然后学习圆柱、球,接着是正方体。这样长方体和正方体就不易混淆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成功地驾驭生成,不要禁锢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考虑得广一些、深一些、细一些,注重过程,淡化结果,才能一被教材所禁锢,才能大胆让学生讨论交流。否则,学生不敢标新立异,不敢异想天开,就会失去自我,失去创造能力。
4、有效合作
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过程中容易出现动机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等到现象,教师用了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游戏法和竞赛法组织教学,通过拿一拿、猜一猜、摸一摸、做一做等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赛”中比、在“比”中做,既加深了对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做,用脑想的能力,在活动中还学会了合作与创新,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也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寒假应用题作业
2016年小学四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的答案
2016年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
2016年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
2014年四年级数学寒假作业本
2016年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新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毕业试卷
小学数学三年级易错题归纳集合
2014年小学四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2015年秋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北师大版)
2015-2016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2016年小学四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练习题
2016年小学四年级数学寒假作业参考
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计算题
2014小学四年级数学寒假学习计划
小学四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苏教版2015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试卷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例研讨活动总结
2016年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题
2014年六年级寒假作业数学模拟训练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计算题
2014年六年级寒假作业数学参考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内切圆随堂检测题
2015学年小学六年级数学素质测试卷
2016年六年级寒假作业数学测试题(苏教版)
2016年小学四年级寒假作业答案解析
2016届中考模拟考试数学试题
2016年六年级寒假作业数学复习题
小学2014年四年级数学寒假作业及答案
2016中考数学答题技巧辅导: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