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6
收藏
详细介绍: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原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同学上来。
师叫3名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生回答后,师引出课题: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学例2)
菲菲有三个好朋友,他们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摆的情况,用了多少根小棒。(课件演示例2中第一个小朋友,摆了一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摆了一个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
生:一个4根。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小朋友,他们摆图形的时候用了几个几根。
出示例2中另外两个小朋友摆的两个和三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
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2个4根,3个4根
(板书:2个4根,3个4根)
揭示倍的含义,指出第三个学生摆的小棒说:第三个同学摆了3个4根,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
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生解答时,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3)教学例3。
①出示例3,问: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②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图片,应怎样列式?为什么?
③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拍手游戏。
师拍表示一倍的次数,生按要求有节奏地拍表示几倍的次数。
2、76页做一做。
3、78页第1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有关线段、角度、相交线问题求解
初一数学 怎样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七年级下册:角的复习课
七年级上册数学 展开与折叠练习卷
初一数学 帮你学好“移项法则”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三线八角”探究竟
初一数学同步课堂辅导材料(2) 展开与折叠
初一数学 有理数中的“三重锤”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技巧
解读有理数的乘法
学习幂的运算性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七年级数学 线段、直线和角·真题练习
初一数学 有理数减法解疑
中考真题—代数综合题解析
数学括号的重要作用
初一数学 整式的加减 单元测试题
初一数学 怎样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2008年初中数学要点解析
《幂的运算》学习指导
2007年中考真题——中考中非精确计算
七年级下册:角的特殊关系练习及参考答案
初一数学 有理数加法知识攻关
“炒股”中的数学——初中数学应用题
初一数学北师大版: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巧妙结合 快速加减
图形的初步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图形的初步认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初一数学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初一数学 有理数加减的创新题
初一数学同步课堂辅导材料(3) 展开与折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