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4
收藏
今天听了阮玮老师的课我觉得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步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阮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具体表现在: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老师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而一个蛋糕的“一半”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
二、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阮玮老师设计中力求体现新课程强调的体验性学习,创设了让学生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写一写等情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分数。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再次感悟平均分的概念,结合平均分,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写一写,充分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 从而认识几分之一。教师都能够以建构理念为依托,在原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大胆让学生选择不同形状的纸折自己想认识的几分之一,通过折四分之一,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纸的形状不同,而其中的一份都是四分之一。使学生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人教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定位为:本册教材主要是利用直观的方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
四、一些建议
1、对于几分之一的意义,老师说的太多了,建议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多说,加深理解。
2、建议练习可以多一些,通过课件出示,加大巩固效果。
高一数学直观图的画法1
高一数学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3
高一数学基本不等式的证明1
高一数学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41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38
高一数学基本不等式的证明3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34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36
高一数学球的结构特征
高一数学二倍角的三角函数2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43
高一数学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3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37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应用课件
高一数学基本不等式的证明4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课件
高一数学等差数列的概念
高一数学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2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31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33
高一数学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29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48
高一数学二倍角的三角函数1
高一数学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
幂函数课件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30
集合与函数概念课件
高一数学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