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4
收藏
听了李老师的《24时记时法》这节课,至今“那时那景”仍历历在目。本课的重难点是学生对于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教学内容也比较抽象。在此谈一谈我的一些感受: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钱老师在导入时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资源,用课件呈现了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学生的生活作息,以此来切入普通记时法,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现实场景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使得学生更深地了解普通记时法,并为后面让学生更好地区分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作了铺垫。
2、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钱老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融入了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注重内容的选取对教材深加工,充分有效地激活了教材中的知识。/article/
3、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并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而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师生间始终保持着一种朋友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体现了张老师的“差异教学”的教学理念,如张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区别。在教学实施中,钱老师也很注重引导,放手让学生用这一方法独立去发现知识,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也有合作讨论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钱老师的“时间是最宝贵的,在一天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 虽只是一句简短的话,但却看得出她对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要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的重视。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在这节课中,钱老师能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9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文科期中考试题(江苏省徐州市六县一区)
2012石家庄高三二模数学(理科)
2009年高三数学理科下学期期中试题(吉林市普通高中)
广西玉林高中、南宁二中2010届高三数学理科上学期联考试卷
2011年广东省广州六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
江苏省掘港、金沙、通海三校高三联考数学试卷
09年公安院校高考数学模拟试题(9)
新课标高二数学文科同步测试题汇总
2011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与一题多解试题卷9
高一数学下学期平面向量练习7
07年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数学 理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数学第二次统一考试(理)
高一数学下册同步导学练习题
2012石家庄高三二模数学(文科)
高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江苏省
高一数学第二册(上)同步练习题(29)
重庆重点高中2010届高三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与一题多解试题卷5
攀钢一中2005届期末综合复习数学试题
高二数学3.1.2 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练习
2012—2013学年度(上)高一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北京市西城区2011届高三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文)
高三数学平面向量专题复习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复习代数选择题精选
德化一中高二数学文科(算法、框图、立几)练习题
三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数学试题
海南省嘉积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三)数学(文)
江西省赣州市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必修4高中数学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