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3
收藏
2017高考备考如何学数学? 高三数学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回顾,而是要通过对数学知识系统的梳理、整合,从而掌握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
复习之初,先定方向
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看,显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深”度。因此复习时要注意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所取舍,譬如只参加高考的同学就没有必要去学习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等竞赛内容,也没有必要花过多的精力在不等式的证明上,而对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初等不等式的解法、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上则要力求掌握。
什么是基本的、必须要掌握的呢?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来确认,就是看教材的目录。比如从不等式这一章教材目录上看,不等式的性质是基础;不等式的解法是重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则是重中之重);对基本不等式则需思考:何为“基本”?在数学中如何体现出来;而不等式的证明仅是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用,这样在复习时方向就明确了,有利于合理分配时间与精力。我们还可以将上述看目录的方法延伸到整个教材,来看章节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学会梳理、形成能力
仍以不等式为例。
1.追根溯源,梳理知识我们可以从溯源开始,即知识是如何发现、发生、发展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关系如何。比较准则是不等式知识的源头,很多问题最后都会归于比较准则。如下例:
例1:比较 |a+b|/1+|a+b|与|a|/1+|a|+ |b|/1+|b|的大小
由比较准则可知:a>;b,c>;0→ac>;bc(不等式性质3),在上述基础上可知:若a>;b>;0,m>;0→am>;bm→ab+am>;ab+bm→b+m/a+m>;b/a(两边同时乘1/a(a+m))因为:|a+b|≤|a|+|b|→|a+b|/1+|a+b| ≤|a|+|b|/1+|a|+|b|=|a|/1+|a|+|b| + |b|/1+|a|+|b|≤|a|/1+|a| + |b|/1+|b|
因此|a+b|/1+|a+b|≤|a|/1+|a| + |b|/1+|b|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第1课时)ppt课件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20.3《菱形的判定》ppt课件(一)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9.4《逆命题和逆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ppt课件之一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9.4《逆命题与逆定理》(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ppt课件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8.3《一次函数》(第2课时)ppt课件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正方形的判定》ppt课件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8.5《实践与探索》ppt课件之一
通贤中学 华师大版数学《等腰三角形》ppt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边角边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9.4《逆命题和逆定理》(角平分线)ppt课件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ppt课件之一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菱形的判定》ppt课件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9.3《尺规作图》ppt课件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8.3《一次函数》(第3课时)ppt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3)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20.2《矩形的判定》ppt课件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8.4《反比例函数》(第2课时)ppt课件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8.2《函数的图象》(平面直角坐标系)ppt课件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21.3《极差、方差与标准差》(用计算器求标准差)ppt课件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平行四边形的判定》ppt课件之三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9.1《命题与定理》ppt课件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平行四边形的判定》ppt课件之一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ppt课件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科学记数法)ppt课件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一次函数》ppt课件
华师大版八下21.3《极差、方差与标准差》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ppt课件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8.5《实践与探索》ppt课件之三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19.4《逆命题和逆定理》(第1课时)ppt课件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等腰梯形的判定》flash课件
华师大版数学八下20.3《菱形的判定》ppt课件(二)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