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3
收藏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在人类的智慧生长期,有5种表征系统在起作用,即动作表征、表象表征、符号性表征、口头语言表征和现实情境表征。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就要灵活地实现5种表征之间的转化。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多种表征之间的转化,让学生借助学具分一分、摆一摆,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并结合动作,用语言说清楚,从而加深理解。
1.在操作中体会和感悟。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一边分一边说,反复强调“每2个一份”,体会这种分法与前面所学的分法的不同,同时理解不管分的结果是几份,每份一定是同样多的,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2.重视动作表征或符号性表征到口头语言表征的转化。
在分一分、摆一摆等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填一填、说一说,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语言表述,为学习除法的含义奠定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旧知迁移
1.复习平均分的含义:昨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什么叫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复习平均分的方法:二(1)班的小朋友要去科技馆参观,买了好多食品,昨天我们帮他们分了一些,现在还有8个果冻,要平均分给4名同学,各小组帮着分一分,然后说一说每名同学分了几个果冻。
3.学生以组为单位,用小棒代替果冻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
4.导入新课: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把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方法,现在老师要把这道题改一改,请同学们动脑思考,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出示教材10页例3文字部分)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设计意图:以继续参观科技馆为线索,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然后把学生熟悉的问题进行改编,提出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探求新知,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经历包含分的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分的过程及结果。
(2)学生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一边分一边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然后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2.探究包含分的含义。
(1)(课件出示例3分果冻的直观图)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果不动手分,你能知道这个问题的结果吗?
(2)学生讨论,然后汇报方法。
方法一:刚才把8个果冻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2个,要是每2个一份,一定是分成4份。
方法二:8个果冻,每2个一份,8能分成4个2,就是能分成4份。
(3)教师小结:这位同学能动脑思考,把这个问题想成8里面有几个2,真棒!这道题实际上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就可以分成4份。
3.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卡,探究平均分和包含分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具体感知“每2个一份,8个能分成这样的4份”。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破解2016年中考数学压轴题的秘诀
新课标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读数写数》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认识》教案与反思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综合练习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表格式教案
中考数学压轴题常见的出题形式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综合应用题自测
小学数学毕业综合试卷(苏教版)
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单元练习题
2016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型的猜想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同步检测题: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自测试卷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综合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检测试卷(新苏教版)
2016年六年级数学毕业试卷(带答案)
冀教版六上数学《百分数之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教案
中考数学审题要注意什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实践能力练习题
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如何培养
2016年小学数学数学模拟试卷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体积练习题(精选)
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同步检测题:二年级下学期数学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亿以内数的写法》单元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能力与测试
新课标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位置》单元练习题
四年级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2016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检测试卷(新苏教版)
苏教版一下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几十几》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